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策趋势 » 媒体解读 » 正文

五中全会来了,“十三五”规划产业维度的三大主线抢先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0-14 来源:澎湃浏览次数:574
  核心结论:

  十八届五中全会定于10月26日至29日召开,“十三五”规划编制将为主要议题,最终草案将于2016年全国两会提交审议。

  结合习总讲话、前期课题规划、近期国家政策,制造升级、信息经济、现代服务业有望成为“十三五”规划产业维度的三大主线。

  相关行业如制造升级的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信息经济的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现代服务业的医疗养老、体育文化等。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2日召开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根据此前7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决定,“十三五”规划编制将成为该次会议的主要议题。考虑到“十三五”规划将涉及经济发展、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科教民生、改革等诸多方面,如何在规划出台前夕寻找线索,相对“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又将带来哪些不同?本篇报告我们将从产业规划角度出发,根据此前习总讲话、前期课题规划、国家相关政策来进行挖掘,提供可能的前瞻判断。
 
  1、诸事具备,“十三五”规划落地在即
 
  前期诸事俱备,“十三五”规划落地在即。2015年7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10月在北京召开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其中,“十三五”规划编制将成为该次会议的主要议题。实际上在201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时,习近平主席就已要求着手启动“十三五”规划前期准备工作,2014年4月,发改委召开全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全面启动各省市和部委的规划编制工作。经过过去两年的精心筹备,“十三五”规划已进入落地倒计时。2015年8月27日,人大常委会已听取了关于“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若干重要问题专题调研工作情况的报告,对3月至7月全国人大各委员会的调研和建议作了系统总结。而10月26日至29日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进一步研究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并在2015年年底前出台“十三五”规划纲要,最终于2016年3月提交两会审议。
 
  三期叠加关键窗口,规划承载更多期待。“五年规划”是我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决策当局将会重点关注一些新问题以反映其对未来五年社会和经济转变的预期。“十三五”规划作为本届政府执政以来的第一份规划,同时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最后一个五年规划,本届政府对其重视程度非比寻常。2015年5至7月,习近平主席在浙江、贵州、吉林等多地密集调研,召开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规划建议、传达规划思路,已释放高度关注信号。而且当前中国正处于三期叠加的关键时期,传统增长模式难以为继,转型升级正迫在眉睫,“十三五”规划如何在稳增长、调结构、促创新中实现有效突破,将成市场关注关键。
  2、管中窥豹,探索不一样的“十三五”
 
  目前十八届五中全会已进入倒计时,“十三五”规划建议也将不久面世,其涉及主题必将成为市场一大主线。考虑到“十三五”规划将涉及经济发展、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科教民生、改革等诸多方面,我们这里将重点从产业角度出发,寻找十三五规划可能涉及的关键主线。如何在朦胧中寻找线索,我们将从习总讲话、前期课题规划、及国家近期相关政策三个方向来进行发掘。
 
  习总阐述“十大目标”,“调结构”、“促创新”顺位提前。2015年5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首次阐述了“十三五”规划总体框架,提出了保持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改革体制机制、推动协调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扶贫开发的“十大目标”。其中,相比“十二五”规划,“调结构”、“促创新”被放到更为靠前的位置。“调结构”层面,未来从工业经济向服务业经济转型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方向,而工业经济内部同样需要加速制造业升级;“促创新”中,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崛起任务艰巨。
 
  规划课题凸显新方向,“转型升级”、“信息经济”、“走出去”战略首次提及。除高层定调外,另一可把脉“十三五”规划方向的就是前期规划研究课题。与“十二五”规划60个研究课题相比,“十三五”规划课题高度凝练,共27个。其中,“经济转型升级”、“信息经济”、“走出去”战略、国企改革等概念首次在规划课题中提及,这些方向势必会成为“十三五”规划的新增亮点。与此同时,在延续“十二五”规划基础上,工业结构升级、现代服务业、战略新兴产业、环保、医疗等仍然是课题关注焦点,有望在“十三五”规划中继续推进。
 
  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有望继续深化。从过往“五年规划”的编制经验看,规划发布前期的重要政策文件同样会在规划中重点着墨。以“十二五”规划为例,2010年9月8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此后10月份的“十二五”规划中,战略新兴产业理所应当的成为产业规划的核心之一。而今年以来,《中国制造2025》和《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两个纲领性文件已率先发布,并均被确立为未来国家战略方向,我们预计“十三五”规划中,这两大领域同样会重点提及。
 
  综合以上判断,从产业角度出发,我们预计制造升级、信息经济、现代服务业或将成为“十三五”产业规划三大关键主线,具体内容我们将在下文中重点分析。


 
  3、三线掘金:制造升级、信息经济、现代服务业

  3.1 以“智造”为核心,铸就制造强国
 
  顶层文件指引,十年工业升级路线确定。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这是实施我国制造业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纲领,同样也将成为“十三五”期间制造业升级的重要指导文件。6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成立由副总理马凯领导的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国家制造强国建设全局性工作。9月29日,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发布《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版)》,包括10大重点领域,23个重点方向,每个重点方向又细分若干重点产品。在制造强国战略层层推进下,我们预计“十三五”规划中,工业升级路径大概率将按照中国制造2025为纲领展开。
 
  以“智造”为关键核心,十大方向重点推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则明确以“智造”为关键核心,在高端制造和工业4.0的推进上,目前德美两强已率先展开布局,德国以高端制造业带动生产端变革,美国则以信息产业带动制造端变革。相对而言,我国制造业自动化程度上存在先天不足,对外技术依存度仍高达40%,但在信息化过程中,目前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已初具与国际巨头的抗衡能力。因此,未来打造制造强国我国仍需两条腿走路:自动化跟上3.0,信息化弯道超车。根据《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版)》,预计“十三五”期间,从“工业制造”到“工业智造”迈进过程中,十大方向将率先推进:
 
  (1)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方向包括集成电路及专用设备、信息通信设备、操作系统与工业软件、智能制造核心信息设备;
 
  (2)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重点方向包括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机器人;
 
  (3)航空航天装备,重点方向包括飞机、航空发动机、航空机载设备与系统、航天装备;
 
  (4)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5)先进轨道交通装备;
 
  (6)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点方向包括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
 
  (7)电力装备,重点方向包括发电装备、输变电装备;
 
  (8)农业装备;
 
  (9)新材料,重点方向包括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

      (10)生物医药、高性能医疗器械。
 
  根据《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版)》,上述重点发展方向均统一按照需求、目标、发展重点、应用示范重点、战略支撑与保障五个维度进行了分析和描绘,并分别形成了从2015年到2025年,展望2030年的详细技术路线图,因此,在“十三五”规划中率先推进的可能较大。
 
  投资关注。从目前推行的政策支持看,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领域的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当正处政策催化窗口期,其他方向尚需等待政策催化。


 
  3.2 信息经济助力,新经济形态领航者
 
  信息经济为新增亮点,新经济形态领航者。前文我们已经提到,在“十三五”规划课题研究中,“信息经济”被首次提及(课题名称《中国信息经济发展趋势与策略选择》,委托企业——阿里巴巴集团作为课题承担单位),有望成为“十三五”规划中的新增亮点。实际上,今年以来,信息经济相关领域的相关政策已开始不断发力。7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互联网+”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9月5日,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推动大数据在5-10年内成为社会治理、经济运行、民生服务、创业创新和新业态的运行基础;而目前,工信部信息通信行业“十三五”规划编制已全面启动,聚焦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互联网十三五规划预计将在年底前成稿。随着全球信息经济的加速发展,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不断深入,加快发展信息经济已成为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未来有望成为新经济的领航者之一。
 
  三大动力支撑,信息经济框架概览。虽然“十三五”规划对信息经济的具体定位尚不可知,但前期课题规划应该是可供前瞻的最重要参考。根据阿里研究院披露的《中国信息经济发展趋势与策略选择》(总报告),信息经济新动力将由三个方面构成,即新基础设施(云+网+端)、新生产要素(信息(数据))、新分工网络(实时网络协同)。
 
  (1)新基础设施:“云+网+端”基础设施。“云”是指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生产率的进一步提升、商业模式的创新,都有赖于对数据的利用能力,而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将为用户像用水、用电一样,便捷、低成本地使用计算资源打开方便之门。“网”是连接利益相关者的增值网络,包涵互联网、物联网等在内,网络承载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新增价值持续得到挖掘。“端”则是用户直接接触的个人电脑、移动设备、可穿戴设备、传感器,乃至软件形式存在的应用,是数据的来源、也是服务提供的界面。
 
  (2)新生产要素:信息(数据)。信息(数据)成为独立的生产要素,历经了近半个世纪的信息化过程,信息技术的超常规速度发展,促成了信息(数据)量和处理能力的爆炸性增长,人类经济社会也进入了“大数据时代”。IDC于 2012年 12月发布了研究报告《2020年的数字宇宙:大数据、更大的数字阴影以及远东地区实现最快增长》。数字宇宙是对一年内全世界产生、复制及利用的所有数字化数据的度量。从 2013 年到 2020 年,数字宇宙的规模每两年将翻一番。2012 年中国总体数据量占世界的 13%,而到 2020 年将提到21%。
 
  (3)新分工网络(实时网络协同)。信息技术革命为分工协同提供了必要、廉价、高效的信息工具,也改变了消费者的信息能力,其角色、行为和力量正在发生根本变化:从孤陋寡闻到见多识广,从分散孤立到群体互动,从被动接受到积极参与,消费者潜在的多样性需求被激发,市场环境正在发生这重大变革。未来信息经济将由以企业为中心的产消格局,转变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全新格局。企业以客户为导向、以需求为核心的经营策略迫使企业组织形式相应改变,新型的分工协同形式开始涌现。
 
  “十三五”前瞻,信息经济四大目标。根据阿里巴巴集团的课题研究规划,“十三五”信息经济发展将包括四大目标:即基础设施的发展目标,电子商务发展目标、传统产业改造目标,以及制度创新的发展目标。其中,未来信息经济推进第一阶段的核心在于“增量崛起”,将重点集中三个方向:
 
  (1)建设信息经济基础设施:宽带、云计算、大数据、物流网络。
 
  (2)着力发展新兴信息经济:如网络零售及电子商务流通体系、信息消费、电子商务服务业、互联网金融等。(3)推动信息经济制度创新。相关领域预计将成为“十三五”规划核心。
 
  投资关注。信息经济建设过程中,基础设施有望先行,对应宽带、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能物流、可穿戴设备、传感器等将率先受益;而随着新兴信息经济的加速发展,电子商务、跨境电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渗透融合,如能源互联网、互联网汽车等)有望持续受益。



 
  3.3 乘势而上,现代服务业加速崛起
 
  随着经济转型压力的增大,发展现代服务业一直是近几届“五年规划”的核心要务。“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第四篇曾单独就“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做了详细阐述,并提出“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而从当前的国内经济形势看,经济转型压力相对“十二五”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预计促进现代服务业大发展仍将成为“十三五”期间助力经济转型的核心方向。
 
  中产崛起+人口周期,消费服务业迎来黄金发展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维持高速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居民收入水平的大幅提升,2014年人均GDP已经达到7600美元左右,已经跨入中等发展国家行列。居民收入提升的背后是贫困人口的消失与中产阶级的崛起,截止2015年,我国中产阶级以上家庭占比约为77.8%(麦肯锡数据)。与此同时,我国人口结构特征的另一变化趋势就是老龄化的加速,随着我国1949-70年婴儿潮2010-30年步入老年,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正加速攀升,人口老龄化和代际更替带来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人的后市场相关需求快速爆发。一方面,随着现代人生活观念的转变,对健康的需求增长带动体育、健身、美容、医药服务等产业需求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新型消费群体如90后的崛起,也将对新兴消费带来巨大提升,如娱乐体育等。参考日本历史经验,随着收入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居民消费由实物转向服务,食品消费占比由1970年的29.0%下降至1989年的19.6%,而医疗、交通、教育、娱乐占比由37.9%攀升至44.3%。
 
  助力产业结构升级,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崛起。中国制造业已经从粗放增长期进入成熟期,且存在普遍的产能过剩,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将加速从“微笑曲线”的中间过渡到两端,从制造环节过渡到研发设计、销售流通环节。早在14年8月,国务院就已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并要求生产性服务业落实情况需要半年汇报一次,可见政策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高度重视。根据指导意见,当前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方向主要涵盖:研发设计、第三方物流、融资租赁、信息技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商务咨询、服务外包、售后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和品牌建设。
 
  投资关注。消费性服务业中,可关注市场需求空间大,成长性好的医疗、养老、体育、文化传媒等领域;生产性服务业中,与制造升级和信息消费相关的智能物流、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等有望更为受益。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原创内容之著作权为「中国半导体照明网」网站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半导体照明网;如未正确注明文章来源,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复制、转载、散布、引用、变更、播送或出版该内容之全部或局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