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产业资讯 » 一带一路 » 正文

科技带路,才有更好的“一带一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3-14 来源:科技日报作者:刘园园浏览次数:244
   “建设‘一带一路’,科技和经济绝对不是两张皮,要融合在一起做。”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她的观点得到很多科技界政协委员的共鸣。
 
  细数“一带一路”的关键词,投资、贸易、物流、交通等都囊括其中。然而,如果说这些关键词有一个共同的“词根”的话,它应该是科技创新。
 
  升级转移,“上路”才有竞争力
 
  “一带一路”沿线,除了广阔的市场,还有残酷的竞争。
 
  “现在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步江湖’,欧洲、日本、韩国都在这个市场角逐。”向晓梅强调,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走“升级转移”路线。当然,还有更多因素倒逼企业“升级转移”。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陈喜红向记者透露,最初与马来西亚合作时,由于当地现有铁路为米轨,同时对方又提出了其他相关要求,国内的动车组转向架技术不能适用。后来公司设计了世界首款带轮盘制动的高速米轨转向架,问题迎刃而解。
 
  陈喜红认为,“一带一路”沿途国家地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生活方式和文化与我们存在一定差异,这就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设计、制造适合这些市场的商品。“科技创新在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走出去中起了领头羊的作用。”陈喜红说。
 
  整合资源,不能关门搞创新
 
  “一定要融入国际产业链搞创新,不能把自己封闭起来。”中联重科海外公司总经理助理陶思阳总结多年“走出去”的经验,对此颇有感触。
 
  陶思阳介绍,此前中联重科并购了德国一家技术领先的混凝土砂浆设备制造企业,对这家企业的技术进行消化吸收之后,核心技术又有新突破。“现在制造出来的混凝土砂浆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完全不会尘土飞扬,放在市中心广场上大家也会觉得它很干净。”
 
  “‘一带一路’上的科技创新一定要有全球视野,除了自主创新,还要整合全球创新资源,”陶思阳说,在全球范围内吸纳技术、人才、管理经验,争取走在产业链上游,才能保证产品的竞争力。
 
  不过向晓梅认为,靠企业单打独斗是不够的,深度整合全球创新资源还需要各方搭建科技合作的平台。她介绍,现在广东省在以城市为单位与欧美发达国家搞科技合作,“这样引进来的不仅仅是几个项目,而是整个产业链条。”
 
  项目合作,不是“一锤子”买卖
 
  “企业要真正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不能简单地认为拿下海外的项目就完了。”陶思阳认为,除了前期研发,本土化的服务网络也是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在同一根经度线上,迪拜与俄罗斯,一个最高气温可达零上四五十度,一个最低气温可达零下三四十度,销往这些国家的机械装备不但所用钢材不同,售后服务所需要的维修技术、零部件供应也不尽相同。
 
  陶思阳介绍,以前这个行业无论是面向中东客户还是南美客户,都是从国内发货,无法完全满足当地的需求。
 
  “现在我们直接在国外建生产基地,科技研发和产品组装都在海外进行。”陶思阳告诉记者,这样不但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创新,还可以直接在当地培养人才,为产品的长期扎根培育“土壤”。
 
  “‘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来说是个好机会,”陶思阳说,“但是不能狭隘地将其理解为在海外中个标,只图一时风光,在整个过程中坚持科技创新,这才是最根本的。”(科技日报北京3月13日电)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原创内容之著作权为「中国半导体照明网」网站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半导体照明网;如未正确注明文章来源,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复制、转载、散布、引用、变更、播送或出版该内容之全部或局部。
关键词: ‘一带一路’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