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政策趋势 » 地方动态 » 正文

勇争领头羊,常州路灯技术多个全国第一 组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9-21 来源:中国江苏网浏览次数:360
   常州路灯的发展历史已逾百年,常州照明的敢为人先已跨越半个世纪
 
  在全国照明行业,常州勇争领头羊
  常州路灯发展的历史,已有100多年。9月25日,常州市城市照明管理处将迎来成立50周年。50年前的9月25日,常州路灯专司机构常州市路灯管理所成 立了,这也是如今常州市城市照明管理处的前身。50年间,常州的照明实现了飞速发展,无论是敢为人先尝试新一代光源,还是自行研发照明技术,常州照明始终 走在了全国的最前沿。
  111年前,常州有了第一盏路灯
 
  常州历史文化悠久,水陆交通便利商品聚集,繁荣的商贸支撑着古城的发展,尤其当白天市场满足不了人们商品交换需要拓展夜市后,兴起的夜市、夜行的人们和地方的自治都需要照明,常州路灯应运而生。
 
  早在111年前,常州便有了第一盏路灯。据《常州之最》史料记载,常州城市最早的路灯是由武进县商会于1905年12月创办,一共72盏,由专人将煤油灯挑到各设立点,点燃悬挂在灯杆上。
 
  常州电光源路灯正式开点则是在1914年。限于当时历史条件,一些电灯公司杆线尚未到达的地方,仍然只能使用煤油路灯,直至1918年年底全部采用电光源路灯。
 
  1949年4月23日,常州城解放,常州路灯有1083盏,都是采用的白炽灯这种第一代光源,在供电杆上架设,清一色的搪瓷平行罩、16瓦白炽灯泡的小梗灯,路灯的开启和关闭都由人工逐一操作。
 
  1957年10月路灯管理小组成立。1962年,路灯管理小组配合新丰街和和平路改造,自行设计长梗灯,采用第二代电光源高压汞灯和乳白半园球玻璃罩,首次改变常州路灯单一搪瓷平行罩、小梗白炽灯泡的状况。
 
  50年前,常州有了第一个路灯管理机构
 
  1966年9月25日,常州路灯历史上有了第一个路灯专司机构——常州市路灯管理所成立了。刚成立时,全所一共只有10名成员,他们大多毕生投入了常州路灯事业,是常州城解放后党和地方政府培养的第一代路灯专业人员。
 
  设立常州市路灯管理所之初,常州市全城路灯已经从常州解放时的1000多盏增加到了2066盏,路灯线路总长73.8公里。1966年建所 后,由于重点对原有陈旧不堪的城市路灯进行全面整修充实,淘汰木质路灯杆,加固和更新灯架,调换旧导线、灯头灯罩、直脚瓷瓶等,直至1970年把市内吊灯 全部改为马路弯灯或长梗圆管灯。
 
  1969年7月,自行设计安装在省常中广场的固定式高杆灯,灯高27米,光源采用两盏1万瓦功率氙气灯,当时晚上市民就是在红梅公园内读报纸也能看清楚。常州路灯管理所采用的固定式高杆照明在全国路灯行业也是首例。
 
  1978年,路灯管理所将第三代电光源高压钠灯引入常州,当时首先在市中心的小营前、东大街道路上使用并逐步推广,直到目前,高压钠灯仍是我市城市照明主流光源。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常州路灯灯型发展的高速时期,路灯管理所与中国建筑科学院物理所、清华大学、北京路灯管理处等单位联合试制成功重量轻、耐腐蚀、绝缘性能和配光曲线较好的玻璃钢灯罩,并广泛应用于常州路灯。至八十年代末,全市已有新颖灯型69种。
  登三脚板修灯

  1990年路灯管理处成立时,常州路灯已经有1万盏
 
  1990年,常州路灯管理所更名为常州市路灯管理处,常州路灯的规模由2066盏扩展至10276盏。
 
  路灯管理处成立当年,就提出试制路灯“无线三遥”控制系统的可行性报告。这个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计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由中心调度端经无线 信道远程对若干执行端进行控制。中心计算机可做到每日24小时运行,通过遥控、遥测、遥讯对各执行端运行参数进行采集、分析、存贮、显示,实现对城市路灯 的自动化管理。
 
  上世纪九十年代,城市道路照明以“一路一景”的设计理念,让每一条道路照明都有自己的色彩。“一路一景”的设计理念使常州的道路照明各有千秋,自成一色,为常州的夜色增色添彩,如怀德北路的W型双挑灯、兰陵路的玉兰花双挑灯、丽华路、劳动东路等的双挑灯。
 
  在美化和照亮城市的同时,常州也很早认识到绿色照明的重要性。常州城市照明早在九十年代初就引入绿色照明的概念,并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节 约电能,如推广使用降压节电器装置,到下半夜车少人稀时将电压降至198伏运行或隔盏关灯的节电措施,在和平路、新丰街以及红梅东村等部分住宅小区、里弄 中,采用低耗高效的荧光节能灯等。
 
  2002年,常州市路灯管理处启动了里弄灯亮化工程,市区仅余的2063盏白炽灯被一次性全部淘汰,以节能灯替代白炽灯,这也意味着第一代钨丝光源白炽灯彻底退出了常州城市照明的大舞台。
 
  如今,常州城市照明设施数量是10年前的8倍
 
  2005年,常州市路灯管理处正式更名为常州市城市照明管理处。10多年来,常州城市照明发展飞速,随着高架桥一二期、三河三园与一路两区 等一大批照明工程的竣工,城市照明设施量逐年攀升,至2015年底,全市城市照明设施量从2005年的5万盏增加到了近40万盏。
 
  照明设施数量上来了,质量上也毫不逊色,我市城市照明屡获行业奖项。今年8月,获得了中照建设奖一等奖;2014年东经120景观塔夜景工 程,获得了中照设计奖一等奖等 。照明处被评为江苏省满意服务明星和江苏省文明单位,城市照明服务中心也获得“江苏省优秀青年文明号”。
 
  被称为第四代光源LED,常州也早早就开始进行尝试。市照明处从2007年开始在梅花路进行LED灯具试点跟踪研究,并对LED路灯能否替代传统灯具进行过多次可行性分析。经过近两年的升级改造,到2015年底,市区范围LED路灯已经超过1万盏。
 
  2008年,市照明处完成了高架路照明工程,这也是常州照明史上首个高架照明工程,在这个工程里,照明处还研发了“嵌入式低眩光道路照明灯具的光学系统”,也就是大家所看到的“匝道灯”,并获得实用新型专利。
 
  2013年,市照明处启动常州市城市绿色照明改造提升工程,对常州城市照明部分原有设施进行了绿色照明改造提升,特别是其中的能耗监测系统技术填补了城市照明行业内的空白,达到了全国先进水平。
 
  2015年,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深入,城市照明设施数量急剧增加,常州市城市照明管理处启动了全市城市照明三遥控制系统升级计划。截止到目前,照明处监控中心已经建成集照明控制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单灯管理系统等多功能的综合信息化管理系统。
 
  几代路灯人,用心点亮一座城
 
  50年前,常州的路灯刚刚过2000盏,整个常州路灯管理所一共只有10位工作人员,作为常州第一代路灯专业人员,他们大多为了常州城市路 灯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如今,全市已经拥有各类照明设施近40万盏,专业工作人员70多名,新一代的路灯人在继承前辈光荣传统基础上,继续开拓创新,用 心点亮常州城。
  退休后,看到路灯蒋洪兴仍然会习惯性停下来,抬头检查一下。
 
  哪条巷子里是几号路灯、有几盏,他都烂熟于心
 
  蒋洪兴是常州市路灯管理所成立之初的那10位工作人员之一,并一直工作到退休,他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常州的照明事业。
 
  常州市路灯管理所在建所初期,主要从事路灯维修业务,加之经费困难,自身装备十分简陋。蒋洪兴回忆说,当时路灯安装维修装备只有自行车、三轮车、板车、竹梯和铁锹,哪盏路灯不亮了,全靠员工一盏一盏自己去检查。
 
  每天傍晚天色暗下来的时候,蒋洪兴和其他工作人员就出发开始巡查工作了。当时全市一共有2000多盏路灯,他们10个人分好区域,每人蹬着 自行车一盏一盏去查,晚上6点从单位出发,每天最少都要查上2个多小时,遇到有故障的路灯,立刻展开抢修,一些无法马上修复的,会记录下来。“不是我吹 牛,当时哪条路上、哪条弄堂里有几盏路灯,每盏路灯的编号,你随便问,没有我们答不出来的。”
 
  晚上记录下来的故障路灯,蒋洪兴他们第二天一早就会去维修。他告诉记者,那个时候还没有云梯,修路灯都是自己一手一脚爬上去的。他回忆说, 当时他们到哪儿随身都会挎个包,包里是维修路灯常备的工具和爬灯杆的镫子。“弄堂里的灯杆不高,灯也离得近,我们都是直接爬上去修,系好安全带一点不虚, 但大马路上的灯就有点难办了。”蒋洪兴说,所里后来弄来了一辆杂牌小客车,但安装检修路灯时还是只能用竹梯绑在小客车的侧面,进行高空作业,“那样在半空 中作业,虽然系着安全绳,但还是感觉风一吹就要飘走一样。”
 
  随着常州路灯的发展,维修的条件也不断改善,现在只要坐在电脑前就能知道哪盏灯出了故障。但与路灯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蒋洪兴,到了晚上下班后,有时还是会到大街小巷里去转转,看看是不是有路灯出了故障,“都习惯了,看到每一盏路灯都亮着,我心里就踏实了。”
  虽然退休了,张华依旧关注常州路灯的发展。
 
  常州路灯技术多个全国第一,都是他主导完成
 
  今年70岁的张华,是原路灯管理处的处长,虽然退休已经10年,但他依然每天都会到单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和蒋洪兴一样,张华也是常 州市路灯管理所建立时的10位元老之一,不过他更专注路灯技术,常州路灯技术创下的多个全国第一,都是由他主导,是不折不扣的常州路灯科技进步的带头人。
 
  “在路灯上使用光电控制器,常州在全国是第一个。”而这个第一,则是张华亲手“打造”的。张华说,在路灯处刚刚成立时,常州的所有路灯都是用拉线的方式由工作人员手动控制的,虽然后来也尝试过一些进口的自动控制装置,但效果都不是特别理想。
 
  “当时我无意接触到了光电控制器,就在想这个东西能不能装到路灯上呢?”上世纪七十年代,和光电控制器的偶然接触让张华有了这个想法,他立 刻着手开始调查和研究。当时在国内还从来没有用光电控制器控制路灯的做法,一切都得由他自己从零开始。而张华书只念到初中,他四处借阅、购买和光电控制相 关的书籍,钻研学习电子电路知识,自己设计并绘制出了第一款应用在路灯上的光电控制器。之后,又采购零件,自己动手打造并安装了第一台用在路灯上的光电控 制器,这款光电控制机不仅能根据天色自动控制路灯,还能应对雷电等特殊天气,这在全国还是首创。
 
  除了光电控制器,常州还在全国第一个使用高杆照明。“当时像上海、广州等大城市里大规模照明,都是安装在高楼顶部的,这样照明的范围是有限的。”张华说,当时他们就在想,为什么不能做一根特别高的灯杆,一盏灯把周围都照亮呢?
 
  经过张华等人的努力,1969年4月常州路灯在省常中操场竖立27米高的水泥杆,杆顶上安装2套10千瓦氙气灯,照明范围是普通路灯的 3~4倍。在此基础上,张华和同事们还把高杆灯的制造安装和维修等总结了一套标准,1992年发布的省行业标准《高杆灯技术暂行规定》和1998年发布的 全国行业标准《高杆照明设施技术条件》,张华都是主要起草人。
 
  正是有了张华这样的路灯人,常州照明技术一直走在了全国的最前沿。常州路灯管理处自行研制了路灯“三遥”自动控制系统,是全国最早使用该系 统的城市之一;常州照明处还主编和参编了《城市照明工程施工手册》、《城市照明图集》、《城市照明安装工程施工图集》、《江苏省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技术规 范》和《江苏省城市道路照明安全工作规程》等多部行业内的标准和规范。
  科技创新工作室的成员正在对路灯技术进行讨论
 
  新一代路灯人,用科技创新让城市照明更亮更美
 
  为推动单位科技创新工作,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照明处建立了科技创新工作室。工作室拥有成员22名,其中拥 有高级职称6名,硕士学历4名,平均年龄为33岁,其中80后人员超过了80%,党员占50%。“上一代路灯人为我们打好了基础,我们新一代的路灯人将用 科技创新,让城市照明更亮更美。” 作为新一代照明人的代表,工作室成员向记者表达了这样的愿望。
 
  科技创新工作室最新研发的智能路灯,设计外观新颖独特,而且具有无线wifi、空气监测、人脸识别系统、应急呼叫等诸多功能,目前这款智能路灯还在研发中,已经有多项技术准备申请专利,明年有望和市民见面。
 
  科技创新工作室近年来在照明技术方面不断钻研创新,多项技术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还有部分技术已经申请发明专利。“近几年来LED照明发展 很快,很多照明都用上了LED技术,但是在控制方面很多企业都没有执行统一的标准。”针对这样的情况,科技创新工作室努力攻关,成功研发了一种多兼容 LED照明控制系统。据介绍,这个控制器其实就是一个LED灯具的“万能钥匙”,那些“无主”的LED灯具能用这个控制器继续工作,目前这项技术已经申请 了发明专利。近年来,常州市照明管理处承接科技进步项目3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24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4项,外观专利3项。
 
  本版文字 史庭佳 汤怡晨 本版摄影 夏晨希 部分资料照片由市照明处提供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原创内容之著作权为「中国半导体照明网」网站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半导体照明网;如未正确注明文章来源,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复制、转载、散布、引用、变更、播送或出版该内容之全部或局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点击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