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产业资讯 » 产业 » 正文

师昌绪最好的30年献给了沈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1-11 来源:沈阳晚报浏览次数:36



1963年,师昌绪(右)与金属所时任所长李薰       

1963年,师昌绪(右)与金属所时任所长李薰

       1955年返回祖国后 摄影记者 孙海

自1955年回国后,师昌绪便在位于沈阳的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工作,历任金属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常务副所长、所长等职,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调任北京工作,他把人生中最富有行动力、最灿烂的30年,献给了金属所。

师昌绪生前一直是金属所的名誉所长,官方网站中的“院士专家”一栏内,师先生被列在第一位。

得悉师昌绪先生去世的消息后,记者第一时间联系到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副所长张健,对他进行了专访。

只问耕耘 精力最充沛的30年献给沈阳

师昌绪是中国高温合金研究创始人之一,先生的高温合金研究之路,是从金属所起步的。在他的自叙中曾说过,在沈阳的日子,是他“精力最充沛的30年”。

“师老刚到金属所时,正值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高潮,他被指定为金属所在鞍钢工作组的负责人,负责钢铁冶炼、轧钢等课题的研究。从1957年开始,师老率先在国内开展高温合金材料及工艺研究,研制出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温合金及其部件并推广使用,其中最重要的一项研究就是研制铸造镍基高温合金空心涡轮叶片。”张健说。

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动力源,高温涡轮叶片是其关键部件。上世纪60年代,世界上几乎所有涡轮叶片均为锻造后经机械加工而成的实心叶片,只有美国研制出铸造空心叶片,材料、工艺严格保密。接到精密铸造空心涡轮叶片的研制任务后,师昌绪组织带领上百名科技人员埋头苦战,只用了短短一年时间,便研制出我国第一片9孔铸造空心涡轮叶片。1985年,这项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如今,金属所已建设成为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国内一流并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研究机构。

独具慧眼 引领新材料的发展方向

师昌绪不仅是卓有成就的材料科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战略科学家。在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他被公认为德高望重的学术领袖,并以高瞻远瞩的视角、渊博的学识和高度的责任心,准确把握和引领材料科技领域的发展。

“师老一直关注材料学科的最新发展方向。虽然他从事高温合金研究,但始终关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新发展、新动态,比如说在推动我国碳纤维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等的研发和应用中,师老都起了很大作用。”张健说。

上世纪80年代初,师昌绪在金属所任所长期间,根据国际材料发展趋势,提出研究快速凝固理论,建立非晶、微晶的研究方向;上世纪80年代末,他发现纳米科学技术正成为材料科学的生长点,2000年还曾上书国务院,从而在科技部建立了“国家纳米科技指导和协调委员会”,他任顾问;碳纤维是航空、航天的关键材料,国外对军用碳纤维既不出口、也不转让技术。师昌绪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亲自上书党中央,于2001年10月,中央批转科技部将“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列为863专项。10余年来他一直跟踪我国碳纤维的研发、生产与应用;为发展腐蚀科学,1982年,师昌绪在沈阳筹建了中国科学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所并兼任所长。该所自主研发的重腐蚀防护涂层与阴极保护联合防护技术属国际首创,作为关键技术之一,已应用于杭州湾和舟山金塘等跨海大桥的水下钢桩,设计寿命100年……

难忘热土 每年都要回来看一看

师先生对金属所感情很深,金属所也从未忘记过这位当年曾带领大家奋战在科技前线的老英雄。

金属所有座工艺研究楼,在2013年建所60周年时被命名为“师昌绪”楼。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调北京后,师先生仍非常关心金属所,几乎每年夏天都要回来,看看所里的老同事和老朋友。”张健说。“2009年到2011年,所里正在建设高温合金实验室,当时师老已经90余岁了,他还是很关心基地,每年回沈阳都要看一看实验室的建设情况。2011年的时候,他93岁,还给所里的研究生做了2个多小时的报告。”

师先生在金属所的老同事李依依院士回忆,每次回金属所,师先生从住的地方到办公室只有几百米的路,可他总是能走半小时。“因为谁碰上他都要上来打个招呼,跟他聊上几句。他当所长的时候是这样,不当所长的时候还是这样。”

在自叙中,先生自认为是个“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人,只要对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有利,便努力为之。“爱国是一种永不衰减的动力,这一点我的体会最深。作为一个中国人,就要对中国作出贡献,这是人生的第一要义。”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原创内容之著作权为「中国半导体照明网」网站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半导体照明网;如未正确注明文章来源,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复制、转载、散布、引用、变更、播送或出版该内容之全部或局部。
关键词: 师昌绪 中科院 师老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