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产业资讯 » 产业 » 正文

中国照明企业快速崛起 腾飞仍临掣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2-19 来源:中国半导体照明网浏览次数:33

现在是整个照明行业最好的时代,全球最丰富的资源都集中在中国。

尽管在如今的照明行业,跨国公司如飞利浦、欧司朗等依然充当着“领导者”的角色,然而,刚刚开启的半导体照明时代带给了中国本土照明企业太多的期待与机会。

处于全球最大潜力市场的中国本土企业们正凭借其极富性价比的产品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参与到全球性的竞争中。

愈来愈多的本土照明企业乘上资本快车步入跨越式发展阶段,截至2014年8月,上市公司涉及LED概念的股票多达70多支,其中以LED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共计22家,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奠定基础。

中国半导体照明产业整体规模进一步扩大。按照CSA Research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整体规模达到了2576亿元,较2012年的1920亿元增长34%,2014年产值将有望超过3000亿元。

中国本土企业在市场上的表现大有异军突起之势,然而,快速发展的中国本土企业,如何才能腾飞跨入国际一流照明企业之列?他们的快速发展是否会对外资企业构成一定的威胁?对于正在快速发展的本土企业来说又存在怎样的掣肘?

快速壮大的本土企业

近几年是LED照明替换的关键时期,国内市场又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很多本土企业都想抓住机遇分得一杯羹,快速发展。

“LED本土企业的发展,可以说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纵观产业的发展虽有波折,但总体快速而平稳。”远方光电客户中心总监郭志军表示,大多数本土LED企业目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营业务还是为国际客户代加工,全球LED市场的繁荣使得本土LED企业得到充足的订单,企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在集聚上万家企业的半导体照明行业,每天都有企业倒下。本土企业的自身危机意识非常强烈,国星光电总经理王森表示,“当前企业不发展或发展的慢就会被淘汰,要想生存必须加速发展。”

为了适应行业的快速发展,抢占制高点。中国本土企业也在不断根据市场环境调整自身的发展自身的发展战略、战术,借助资本的力量通过并购重组、又或是扩大产能,迈步在“做大做强”的这条路上。

如国内封装龙头企业国星光电这些年也实现了“立足封装,做大做强,适时向上下游延伸”全产业链的发展战略。当前,国星光电的总市值近50亿元,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45%。

为了不被对手超越,巩固和扩大竞争优势,企业纷纷寻求运用资本的力量实现快速发展。优先登陆资本市场的企业在资本的助力下,如今都已成为行业的龙头企业,市值均在20亿元以上。

据记者了解,洲明科技当前市值超过33亿元,长方照明市值35亿元,远方光电市值超过34亿元,华灿光电市值近60亿元,利亚德当前市值超过72亿元,三安光电市值已过346亿元。本土企业的综合实力不断提高,为进一步的发展壮大奠定基础。

不少大企业期望通过并购扩展实力,稳固龙头位置。LED行业的并购大戏愈演愈烈,清华同方7亿元并购真明丽,珈伟股份1.22亿元并购品上,鸿利光电1.8亿元并购斯迈得,长方照明5.28亿元控股康铭盛,飞乐音响18.5亿元并购申安投资……

在做大做强的道路上,还有一部分企业做大的方式是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自身生产规模。

据木林森营销总经理林纪良介绍,木林森的扩张,分为一次扩张100KK,二次扩张500KK,三次扩张大概是1000KK。当前,木林森在显示屏、柔性灯带、照明有几个品种每个月都超过1000KK的用量。

“只有在这个时候往前扩,往前冲,参与改革才会在未来有机会。不参与就是被‘革命’,勇于参与才会有机会,才能保有自己一定的份额甚至更多,而木林森有勇气,希望参与或者拥有一定份额。”林纪良曾对媒体表示。

本土企业综合实力不断提高的前提下,本土龙头企业越来越重视科研和人才。如利亚德2014上半年研发投入为2441万元,占营业收入的5.9%。乾照光电每年研发投入均占到销售收入的5%,为项目实施与产品线扩张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在技术研发上的不断投入,使得本土企业产品的品质把控较之前有较大提升,能生产出性价比较高的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郭志军表示,目前,本土企业在营销渠道及品牌建设方面稍显薄弱,但这方面意识在逐年加强,国产品牌携品质与价格优势,势必与洋品牌的客户在一定程度上出现重叠。

本土企业腾飞掣肘

据了解,快速发展的本土企业在政府工程项目的承接、流通渠道的开拓、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带给外资企业一定程度的威胁。本土企业能否借助此次半导体照明的变革机会,实现量到质变的腾飞,快速跻身国际一流照明企业之列,打造属于中国的国际照明品牌?

外资企业拥有先进水平的科研技术力量、全球化的管理和营销理念,相形之下,本土企业在这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外延片生长领域、关键设备的生产方面,外商依然占领着制高点的位置。而且LED照明标准的滞后,使得产品规格接口不统一,对生产设备的兼容性造成一定瓶颈,影响设备成本的进一步降低。

与此同时,存在于当前市场的一些痼疾正成为优质企业缩小与国际巨头差距的羁绊。

“国产品牌面临市场良莠不齐,假货、山寨货横行的窘境。”郭志军表示,一些低端品牌仍在走劣质低价的老路,以极低价格扰乱市场秩序,以劣质的产品伤害消费者利益;部分企业甚至粗暴地仿冒、山寨知名品牌产品,不仅破坏了本土企业的品牌形象,也伤害了一些真正想做好做精的本土企业。

在国产检测设备方面,品质良莠不齐,差的产品价格特别便宜,中国高端照明光电检测设备的优势十分明显依然较少。出于“崇洋”的心态,很多实验室依然愿意采购国外的品牌。

据郭志军反映,在市场实践中,远方光电也吃过不少亏,不少有政府背景钱多得没法花掉的实验室,他们采购设备时只认进口洋品牌,国内的名族品牌却连参与竞争的机会都没有。

企业品牌是企业自身的一项重要无形资产,现阶段品牌缺失依然是中国企业的一大软肋。郭志军表示,本土企业不擅长对自身好的技术、好的产品进行营销和传播,在品牌知名度建设上与外资企业还存在一定差距。

“国内所有的照明品牌在广义上是没有大众品牌的。”林纪良表示,无论是传统照明的雷士、阳光、三雄在过去的中国经济和建设迅速发展的几十年时期里,一些起步较早的品牌把握机会切入市场,做了很多努力,成为行业内较知名品牌,但离实质意义上的强大品牌还是有段距离的。

郭志军表示,“这也迫使我们坚信一定要把自主品牌打响,通过品牌的建设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我们,选择我们。相信再用十年,我们会以更多事实来告诉广大客户,中国的高端检测设备是可以信赖的,‘不相信中国品牌’的观念会一去不复返的。”......————本文节选自第11期《半导体照明》杂志)

详情查阅:2014年第11期(总第57期)

订阅热线:010-82385280-612

转载请标注:中国半导体照明网、《半导体照明》杂志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原创内容之著作权为「中国半导体照明网」网站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半导体照明网;如未正确注明文章来源,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复制、转载、散布、引用、变更、播送或出版该内容之全部或局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