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产业资讯 » 产业 » 正文

曹健林:科技大跨界时代的产业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1-15 来源:中国半导体照明网浏览次数:26

       半导体照明在中国方兴未艾,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少有的几个走在世界前列的产业,并且很有希望从产业大国变为强国。

2014年11 月7日上午, 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半导体照明论坛(SSLCHINA 2014)在广州广交会威斯汀酒店隆重召开,大会以“互联时代的光应用”为主题,论坛开幕式吸引超过千人出席并参加会议。

SSLCHINA 国际论坛得到科技部等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本届论坛邀请到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担任大会中方主席。

曹健林在开幕大会上作了“开放创新融合--科技大跨界时代的产业发展”主题演讲报告,从产业发展升级和政府政策引导的角度向与会者分享产业发展趋势。

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时代与新需求

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日本物理学家赤崎勇(Isamu Akasaki)、天野浩(Hiroshi Amano)和日裔美籍科学家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a),他们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只GaN基蓝光LED。

诺贝奖是如何评选的,引发人们的深思。今天的诺贝尔奖评选上更加关注创造人类福祉,更加关注科技的产业化及商业化。从诺贝尔物理奖的9项半导体技术分布来看,未来将是第三代半导体,是整个业界努力的一个方向。第一只GaN基蓝光LED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了以蓝光LED为标志的第三代半导体的时代。

蓝光LED的发明,现在对于中国的贡献是推动了高效半导体照明的产业化和创新应用,加快了产业发展的进程。在未来,将有可能在第三代半导体领域掌握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中国SSL创新发展的历程与前景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带动了关键技术交叉融合、群体跃进,变革突破的能量正在不断积累。

如社会发展不断的从信息化向智能化及体验、互动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随着信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的浪潮推动着世界不断从工业社会形态向信息社会形态发展。以数字化的信息成为最重要的资源,这就是互联;以智能化工具为最基本的生产工具,这就是互动。

社会发展的特征是需求引领,低碳、智能。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为主要标志的绿色发展,已成为21世纪的主流;发达、发展中国家均将低碳经济作为带动经济增长的内生增长动力;大数据时代到来,人类要求更加高效、个性化、智能化。应用驱动在主要体现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以及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对于科技工作者来讲,科技发展的特征是跨界。现在社会上比较流行说法是“一个不会拍电影的厨子不是好总裁””,学科交叉加速,产业前沿延伸,新关商业涌现;传统意义的学科界别、产业界别、商业界别日趋模糊,这需要我们所有的行业在一起合作,进一步的融合与协作。

微电子和光电子携手并进的时代来临:微电子技术成为LED智能照明的支撑技术,LED照明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成为大数据时代的重要元素。

与此同时,光是地球上几乎所有生命生存的前提,健康的照明能够满足人的安全、生理以及心理的感受,智能的照明将从单纯的“取光”变为营造应用需求的智能“光环境”。LED本身的可数字化和可控制性,使按需照明成为可能。

新时代科技产业发展的道路

中国SSL一直在创新中发展,在过去的十年中,产值年均增长率为39%,2014年将突破3000亿元。初步形成了四大区域产业集群,2013年LED照明市场全面启动,市场渗透率达到9%。LED灯具总产量达到8.1亿只,产品制造和出口量居全球首位,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封装基地,同时也在医疗、农业、航空航天等领域创新应用。

关键技术不断进步,芯片国产化率逐年提高。蓝宝石衬底白光LED光效突破160 lm/W,同类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自主知识产权的功率型硅衬底白先LED产业化光效达到130lm/W;国产芯片进口替代比例逐年上升,2013年达到75%;48片以上生产型MOCVD样机成功试用,并实现销售;基于LED可见先通信的室内定位项目在国际首次实现产业化应用......  ————本文节选自第12期《半导体照明》杂志)

    详情查阅:2014年第12期(总第58期)     订阅热线:010-82385280-616     转载请标注:中国半导体照明网、《半导体照明》杂志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原创内容之著作权为「中国半导体照明网」网站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半导体照明网;如未正确注明文章来源,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复制、转载、散布、引用、变更、播送或出版该内容之全部或局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