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产业资讯 » 产业 » 正文

LED小间距市场爆棚 OLED扶摇直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5-23 来源:广东LED浏览次数:228
  LED小间距一直是行业聚焦点。经过两三年的酝酿铺垫之后,小间距LED有望在2016年迎来爆发期。首先,小间距LED在国内市场的政府机关、军队安防、广电演播、视频会议等领域都已经树立了一批标杆案例,给各行业用户展示了完整的拼接墙无缝解决方案,而部分政府采购目录已经取消了DLP产品等来自政策上的扶持也进一步促进LED小间距的爆棚。与此同时,LCD却因OLED的扶摇直上而深陷“危机论”。事实究竟如何?
 
  一半红海 一半蓝海

  LCD深陷“危机论”、LED小间距爆棚

  LED小间距市场爆棚
 
  从LED显示屏上市公司的今年一季度的业绩报告来看,预计2016年小间距整体销售会有较大突破。利亚德一季度小间距签订订单2.8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5.86%。艾比森一季度实现订单约1.03亿元,同比增长约86%。奥拓电子第一季度LED显示产品的出口合同订单已达1940万美元,其中大部分是LED高密度产品,超过了2015年全年总和。
 
  经过两三年的酝酿铺垫之后,小间距LED有望在2016年迎来爆发期。首先,小间距LED在国内市场的政府机关、军队安防、广电演播、视频会议等领域都已经树立了一批标杆案例,给各行业用户展示了完整的拼接墙无缝解决方案,而部分政府采购目录已经取消了DLP产品等来自政策上的扶持也进一步促进了LED小间距的发展。
 
  国外集成商展出的小间距LED产品
 
  其次,海外市场已经用实际行动给予了小间距LED的充分的接受度。欧美的一些集成商已经把中国制造的小间距产品应用在演播室、购物中心、体育馆等场所。例如美国NBC用小间距LED直播里约奥运会等,三星、松下、NEC、飞利浦等电子巨头也通过OEM或者自主生产的方式进入了这一领域。 (中国LED网)
 
  LED行业大厂如何布局?
 
  利亚德:
 
  LED小间距产品鼻祖
 
  研发“小间距AR显示系统”,布局主题公园VR的商业化大场景应用
 
  小间距利亚德、金立翔双品牌运作,前者模式为直销,后者为渠道销售
 
  洲明科技:
 
  较早研制并量产1.00mm以下小间距产品
 
  率先对小间距产品进行独立车间与自动化专线生产
 
  与美国MatrixVisual、德国eyevis建立合作关系
 
  惠州大亚湾、深圳坪山两大基地小间距产能为每月20,000平米
 
  艾比森:
 
  2014年成立了小间距事业部
 
  N系列小间距产品重点布局海外商用领域
 
  率先全球发布贴墙前维护平板小间距
 
  开发针对广告市场的具有互动、虚拟成像功能的LED魔镜显示屏
 
  奥拓电子:
 
  2014年发布P1室内小间距和P3户外小间距
 
  推出具有8K、24bit、HDR高动态范围等性能的小间距产品。

  |点评| 双数年是体育赛事的大年,2016年欧洲杯及夏季奥运会都已经临近,除了赛事本身需要大量的高清LED显示屏,另外,为了提供更好直播体验,演播室的升级也会给LED小间距显示屏的爆发带来的机会。加之来自政府的政策助推,LED小间距市场值得期待。
 
  OLED扶摇直上 LCD产业陷危?
 
  2016年第1季,三星显示器(Samsung Display)成为全球手机面板最大供货商。众所周知,三星显示器主要供应的手机面板就是OLED,这也是手机面板技术从LCD转向OLED的重要信号。据群智咨询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第1季全球智能型手机面板合计出货量共约4.4亿片,年成长率为7%。
 
  此外,在2016年第1季发布的50多款智能型手机新机中,有接近3分之1的新机采用了AMOLED屏幕面板,显示AMOLED面板不只蔚为话题,同时也逐渐形成风潮。展望未来,伴随着柔性AMOLED资源的释放,预期会有越来越多的品牌业者将会导入AMOLED资源。
 
  AMOLED在中小尺寸尤其是手机应用上能够蔚为风潮,背后主要推手当然是三星显示器,至于韩国另一家面板厂乐金显示器(LG Display)则主要在大尺寸AMOLED电视上施力,但目前成效并未如三星显示器明显。韩国在AMOLED技术上独领风骚,一般来看,硬式OLED面板大概领先3年,可挠式OLED面板更是领先5年,台、日、陆面板厂难以快速跟上,短时间竞争对手难以望其项背。
 
  除了技术领先外,韩国业者也获得国家的支持,主导产业政策的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MOTIE),最快将在明年起编列OLED面板发展项目预算,效仿大陆面板厂,扩大对韩国业者OLED技术的补贴。事实上,大部分的OLED材料与LCD的材料是无法通用的,而且零部件技术也截然不同,倘若OLED势力真的起来,对已经成形的LCD上游供应链,将造成严重冲击。
 
  面对大陆面板产能崛起的竞争,韩国祭出AMOLED面板做为差异化技术,这确实是一招好棋,快速降低AMOLED面板报价的结果,获得大批品牌业者的采用。在手机成长力道趋缓的阶段,终端品牌业者也在进行差异化,面板屏幕所占比重大,可挠式又深具吸引力,连苹果(Apple)恐怕也难敌这个风潮,有可能会在2017年采用AMOLED面板。
 
  事实上,大部分的OLED材料与LCD的材料是无法通用的,而且零部件技术也截然不同,倘若OLED势力真的起来,对已经成形的LCD上游供应链,将造成严重冲击。由于OLED上游材料领域的技术壁垒较高,市场竞争较小,因此在获利水平,远较LCD产业为高,这则是不争的事实。如果OLED势力真的起来,由于OLED可以自发光,需要的零部件数量较少,称霸已久的LCD产业上游包括液晶、LED、驱动IC、背光模块、薄膜、滤光片等材料与零部件都会受到影响。
 
  此外,鸿海在入主夏普后,押宝IGZO技术,倘若鸿海真的能够顺利整合群创、夏普,再结合中电熊猫的外围势力,让苹果以及其他的代工客户,除了手机这个应用外,在其他产品上大幅采用IGZO面板,这样LCD阵营不仅有扳回一城的机会,同时也可一挫韩厂的锐气。(DIGITIMES中文网)
 
  |点评| OLED面板今后真的所向披靡了吗?有点言之过早。除了LCD阵营30多年来扎下的稳固基业,没那么轻易被击垮外,LCD的规格进步与成本等优势,仍是不可轻忽的实力。韩国的产业界与政府机构已形成共识,将OLED纳入国家重要产业发展策略,祭出补贴政策,拉抬OLED相关产业。如果可以成功的话,将可狠甩其他竞争对手,持续在面板领域中称霸。如果这一招奏效的话,终端品牌业者大举采用OLED面板,将对LCD产业形成重大伤害。拥有30年历史的LCD市场会不会成为夕阳?OLED会不会加速世代交替?在这几年内,说不定就可以见真章。
 
  海外并购整合三大挑战应该这样解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日趋饱和的国内市场、能源和基础原材料的短缺使得国内具有一定规模和资金基础的企业,尤其是公司纷纷“走出去”寻求海外机遇;同时国家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也为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提供了更有利的外部条件,但是在并购交易繁荣发展的背后公司的海外并购又面临着政治风险高、经济和文化环境的巨大差异、国内监管的要求、缺乏战略规划和有效的管控支撑手段、缺乏具有管理跨国公司经验的管理人才等诸多挑战和问题,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企业海外并购能否成功的关键。
 
  一、A股上市公司海外并购的现状
 
  (一) 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
 
  海外并购是企业实现快速扩张的有效方式,近年来,中国企业尤其是A股上市公司加速了从海外并购资产。从2005至2015年,海外并购交易额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3%,交易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
 
 
  (二) 并购重点向消费、制造、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转变
 
  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的深入,A股上市公司海外并购的目的在从获取自然资源向获取技术、品牌和市场份额的转变。
 
 
  (三) 加紧在欧洲和北美布局
 
  欧洲与北美拥有世界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通过海外并购有助于中国企业迅速提高技术水平。
 
 
  (四) 发展背后风险仍存,海外并购之路依然漫长
 
  虽然企业在海外的并购交易大幅度增加,但海外并购仍面临诸多外部因素和内部管控等的风险和挑战。调查显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及并购后的整合成功率仅为67%,而失败的关键原因在于整合后的管控定位不清晰、管控手段不适用和管控执行不到位等。
 
 
[pagebreak]
  
  二、公司海外并购后整合所面临的挑战
 
  (一)难以保持目标企业业务稳定运行
 
  在整合过程中,公司往往存在对于被收购企业的原有供应商、客户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低效管理,被收购企业的关键管理层和技术人才流失,以及对变革处理缺乏经验的挑战,无法保证被收购企业的业务能持续稳定的运行。
 
  (二)无法将被收购的目标企业融合到收购方集团中
 
  此外,由于与被收购的海外企业存在外部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差异,财务、税务和法律的差异,以及被收购企业所在国和我国证监会、银监会等监管机构对公司海外收购的监管要求。而在中国企业内部又存在对境外子公司定位、管控模式、治理框架、组织架构设定不清晰,国内的流程制度体系和信息系统不适用境外子公司,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验不足、人才短缺等原因,造成难以在短期内将被收购企业融入到公司的集团中的问题普遍存在。
 
  (三)没有实现即刻增长与长远构想
 
  没有清晰的与被收购企业的协同计划,或者即使有一个协同的构想,但没有对协同效应进行成本和收益的评估和跟踪监测,从长远来看都无法提升并购的价值。
 
  三、公司海外并购后整合的最佳实践
 
  (一)业务持续
 
  在并购交易完成之初,应在集团总部成立一支独立的变革管理团队,由变革管理团队经常与被收购境外子公司的原供应商、客户及其他外部利益相关者持续沟通,传达清晰、一致和连贯的信息。另外,由变革团队与双方员工在角色和责任变化问题进行沟通。确保被收购的境外子公司在交易首日能确保遵守海外当地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财务控制到位和业务功能的实现。
 
  (二)管控融合
 
  管控的整合是海外并购过程中最举足轻重的环节,并购的最佳价值往往来自于境内外的协同效应。首先,结合集团的总体战略,以及市场和业务的发展情况,对被收购的境外子公司的功能进行明确地定位和划分,对不同类型的子公司所承载的功能以及管控模式进行设计,区分不同类子公司所适用的集团管控模式。其次承接管控模式,平衡内外部多方利益主体的诉求,全面整合治理要素,体系化设计子公司的治理框架,并从纵向管控、横向衔接、能力建设等方面考虑设计子公司的组织架构。再次,按照不同的管控模式和各类子公司的定位,制定子公司基本流程和制度的框架。最后,通过子公司和集团总部在财务和业务数据信息系统的对接,实现信息的融合。
 
  (三)协同效应
 
 
  尽早对被收购境外子公司的财政预算与人员数量进行规划;尽早在关于成功的定义和标准上达成一致,是按照年支付率还是按照年运行率;确定收益的衡量标准与衡量基础,包括会计准则和人员派驻规则等;将所有的整合收益列入计划中,并一直将收益的实现包括在管理层的绩效指标中。 (普华永道)
 
  |点评| 企业在当今政治经济环境下走出去是一必要的战略选项,但在当今政治风险、经济和文化环境的差异下,加上国内各监管机构有不同要求及公司内部国际人才的限制下,企业如何有效的事前规划与事后整合,并适时借助外部专家团队提高海外并购中的沟通,谈判和整合是企业海外收购成功的要件。
 
  不良资产证券化正式重启落地
 
  5月19日,中行和招行相继披露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文件。发行时间为5月26日。中行规模为3.01亿元,入池资产为不良信贷资产;招行规模为2.33亿元,入池资产为不良信用卡债权。时隔8年,不良资产证券化正式重启落地。(财新网)

  |点评| 试点银行还有工行、建行、农行、交行。首批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总规模预计为500亿元。数额并不算大,表明政策层的谨慎态度。不良资产证券化,并不是化解不良率的主要途径,不能指望一招制胜。
 
  国务院印发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是:紧扣发展,深化改革,强化激励,扩大开放。
 
  战略目标分三步走:第一步: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第二步: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发展驱动力实现根本转换,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为建成经济强国和共同富裕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第三步: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支撑。
 
  实现创新驱动是一个系统性的变革,要按照“坚持双轮驱动、构建一个体系、推动六大转变”进行布局,构建新的发展动力系统。
 
  双轮驱动——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两个轮子相互协调、持续发力。
 
  一个体系——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六大转变——发展方式从以规模扩张为主导的粗放式增长向以质量效益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转变;发展要素从传统要素主导发展向创新要素主导发展转变;产业分工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价值链中高端转变;创新能力从“跟踪、并行、领跑”并存、“跟踪”为主向“并行”、“领跑”为主转变;资源配置从以研发环节为主向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统筹配置转变;创新群体从以科技人员的小众为主向小众与大众创新创业互动转变。
 
  |点评| 从《纲要》看出,未来的战略任务是推动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创造发展新优势;强化原始创新,增强源头供给;优化区域创新布局,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深化军民融合,促进创新互动;壮大创新主体,引领创新发展;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实现重点跨越;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筑牢创新根基;推动创新创业,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
 
  对抗未来资产泡沫的两个通道
 
  5月17日,由亿信资本联合投中信息共同举办的“2016中国(重庆)新三板投资与并购论坛”在重庆威斯汀酒店隆重举行,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发表主题演讲。他表示,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有四个正在发生的趋势,可能会影响到每个人未来的企业发展和财富分配。
 
  一是,经济形态的变化。今天互联网在中国已经变成了基础设施,互联网能够提供给我们的工具革命已经结束了,所以现在叫做内容者的春天、硬件的春天。
 
  二是,中国到2015年、2016年后进入一个新的消费经济形态,叫做中产阶级消费形态。吴晓波认为,未来的五年中国实体经济产业的核心命题是,在中产经济理性消费的时间窗口,完成对落后产能的淘汰。这个过程如果在未来五年内完成,中国整个经济产业将焕然一新,我们要利用好这个时间窗口。
 
  三是,中国由营销驱动进入到了技术驱动。吴晓波表示,一个企业能不能存在、是否值得投资,关键在于在你那个细分行业中有没有掌握1%的核心技术。他去年投了一个企业,“两个台湾人背了个包跑到我家门口,敲门进来,把包放下来之后,从包里面拿出一个IPAD架在那儿,另拿了一个麻将色子,把IPAD打开,色子一动,IPAD里面色子也在动。他告诉我这叫做体感技术,里面有14项发明型专利和应用型专利,然后我就投资它了。那个小的芯片里面产品有博时的,有IM的,整个生产是富士康帮他做的,那个塑料袋子是索尼的技术,销售是通过京东和华硕。它有1%的核心技术,这就是未来的创新。”吴晓波觉得“很多年轻的新型创业的机会在出现”,“中国今天真的是创业者的春天,这次的迭代是非线性的,互联网从信息、制造、服务到金融行业每一次冲击的结果都是一些新企业的诞生”。
 
  四是,与新三板的投资并购非常有关。“中国新三板开了两年,已经有七八千家企业,我认为将很快成为中小企业的投资平台。”吴晓波指出,资本对一个企业的催化能力在大规模增加。现在金融资本和实体资本之间蜜月期才刚刚开始。“中国经济未来发展一定是大泡沫,我们之前是全世界最大的泡沫。你问我泡沫什么时候破我不知道,全世界没有人知道中国的泡沫什么时候破灭。我只知道一件事情,就是在资本市场不断成长过程中,中国经济未来五到十年会经历一个非常艰难但是非常重要的产业转型期,在这个过程中对每一个企业、每一个人来说,成为良性泡沫中的一部分,是在未来十年分享中国经济转型成果的唯一手段。所以,在未来资产化泡沫的过程中,创业和股权投资大概是唯一能够跟得上资产泡沫的两个通道,别的估计都很困难。”(投中)
 
  |点评| 按照吴晓波的原话, 2016年,对国家来讲既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始,对产业来讲也是很多新的变化的开始,我们看到了一个新的经济形态的出现,看到了中产阶级的崛起,看到了企业创新,技术重新成为竞争主轴,看到资本力量的崛起。所以,今天中国的产业经济发展,一个好的商业,一个好的企业,一个好的模式跟两个东西有关系。第一跟互联网有关,这是1998年以后整个信息化革命对中国这个非常传统的东方制造业国家带来的巨大福利。第二是跟工匠有关,中国在未来一定是全世界最好的制造业大国之一,当这两个结合起来的时候,中间会产生无数的变量和新的商业神话。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原创内容之著作权为「中国半导体照明网」网站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半导体照明网;如未正确注明文章来源,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复制、转载、散布、引用、变更、播送或出版该内容之全部或局部。
关键词: LED 小间距 OLED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