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产业资讯 » 产业 » 正文

纳米光电材料-无重金属单组分白光量子点LED迈向产业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7-24 浏览次数:239

 近日,上海大学杨绪勇/张建华教授团队联合美国密歇根大学,在顶级学术期刊《Nature Photonics》发表的最新研究中,通过创新的 "局部晶格软化" 策略,成功突破单组分白光量子点 LED(sc-WQLED)的性能瓶颈,将其效率与寿命提升至商用水平,为环保型量子点技术产业化铺平道路。

项目简介

单组分白光量子点LED因低工作电压、光谱稳定等优势,被视为下一代显示与照明的潜力选手。但长期以来,其发展受限于两大核心难题:一是高效白光发光材料的缺乏,导致外量子效率(EQE)普遍低于2%,远落后于有机白光LED;二是现有通过自陷激子(STE)产生宽带白光的方案,始终面临 "效率与稳定性不可兼得" 的困境——要么电荷传输能力差,要么结构易失效,严重制约器件性能。

针对这一 "卡脖子" 问题,上海大学杨绪勇/张建华团队提出了局部晶格软化新策略:通过卤素离子(Cl⁻)异价掺杂ZnSe量子点核,在强共价键ZnSe基质中构建局部软化晶格区域。理论计算表明,掺杂后形成的Zn-Cl离子键(软化区)与Zn-Se共价键(刚性区)产生协同效应:软化区增强电子-声子耦合,实现高效黄光STE发射(525 nm);刚性区则保留了蓝光激子发射(450 nm)和优异的电荷传输能力。这一设计从根本上解决了STE材料 "效率低、不稳定" 的固有矛盾。 

核心成果

基于上述创新设计,团队成功制备出Cl:ZnSe/ZnSe/ZnS核壳量子点,其光致发光量子产率高达83%。以此为核心的sc-WQLED器件,性能实现跨越式突破:

· 效率跃升:最高外量子效(EQE)达15%,平均10.5±2.6%,首次将 sc-WQLED效率提升至商用级水平;

· 超高亮度:亮度突破 26,000 cd/m²,满足大尺寸显示与高亮度照明需求;

· 超长寿命:在初始亮度100cd/m² 下,寿命(T₅₀)超2500小时;

· 光谱稳定:在80–300K宽温度范围内无光谱漂移,保持了稳定的发射特性。

此外,该器件采用无重金属设计,避免了传统量子点中镉、铅等元素的环境危害,为 "绿色发光器件" 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图1:白色量子点的制备和结构分析

图2:白色量子点的发光机制和光学性质

图3:白色量子点的超快激子动力学和能带结构

图4:基于单组分量子点的白光发光二极管 sc-WQLED器件结构和性能

随着消费电子对 "低耗、环保、高清" 的需求升级,无重金属量子点技术正成为产业竞争的新焦点。

该项研究不仅填补了单组分白光量子点 LED 的性能空白,更通过创新的晶格工程策略,为光电材料设计提供了新思路,有望推动显示与照明产业向 "更高效、更绿色、更低成本" 转型,未来在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户外照明等领域将展现广阔应用前景。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6-025-01716-y

 (来源:上海大学绍兴研究院)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原创内容之著作权为「中国半导体照明网」网站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半导体照明网;如未正确注明文章来源,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复制、转载、散布、引用、变更、播送或出版该内容之全部或局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