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给你一块屏幕,你会把它按在哪里?”
把上述问题抛给人形机器人,它会怎么作答?胸前?脑门?手上……而马斯克的答案很可能是:“整张脸”!
上个月,三星电子旗下子公司三星显示(SDC)与特斯拉签订了一项重要订单,将从2027年开始向特斯拉供应8英寸OLED屏幕,据业内人士分析,这块屏幕极有可能将应用在特斯拉下一代人形机器人Optimus的面部。这一消息和猜想引发了人形机器人厂商和显示面板企业的高度关注:有人质疑人形机器人是否真的需要一块显示屏,认为显示屏是人形机器人“画蛇添足”的配置;也有人喝彩,显示屏企业又挖掘了一个万亿元规模的应用市场……
而就在一周前披露的特斯拉董事会向马斯克提出的薪酬方案及业绩要求中,马斯克“10年内累计交付100万台人形机器人”的KPI备受关注,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供应商和人形机器人板块股票应声上涨的同时,业界对OLED屏“上头”也有了更多的想象。
OLED显示屏被用来“造”脸
当前特斯拉人形机器人Optimus面部并非显示屏,而是采用了边界配备彩色灯带的不透明黑色壳。事实上,显示屏一直都是马斯克心中人形机器人脸部的最初设定,早在首次官宣Optimus人形机器人时,马斯克就决定要将显示屏引入面部设计中,“(擎天柱)头部会配有一块屏幕,以便使用者可以获取有用的信息。”马斯克说道。
在2026年正式量产Optimus人形机器人之际,特斯拉终于要将马斯克梦想中的人形机器人面部屏幕这块拼图补齐——柔性可弯曲、省电、超薄等特性集于一身的OLED屏幕可以满足特斯拉对轻薄、低功耗和头部球形的曲面显示屏的所有需求。三星显示将在2027年为特斯拉人形机器人量产8英寸的OLED屏幕,这块屏幕将安装在Optimus脸上。
外观、交互功能、成本、一致性等因素是产业专家、机器人工程师选择显示屏作为人形机器人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因。
“柔性OLED屏幕比较适合人形机器人面部的曲面造型,同时较为轻薄。在自然语言交互之外,人形机器人配备面部显示器,将赋予其更为直观的表情,进一步强化其交互能力。”市场研究机构CINNO Research研究总监刘雨实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
行业专家指出,目前主流公司的人形机器人还处于“无脸”状态,主要是当前的技术攻关重点是机器人运动能力、大小脑控制系统等更加复杂的共性技术。在产业进程方面,人形机器人产品尚处于发展初期,显示屏这类信息交互技术也不是必须落地的功能。专家认为,特斯拉一直是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风向标,若特斯拉Optimus开始采用显示屏作为脸部的交互方案,那么会引领人形机器人企业采用显示屏方案的风潮。
不过也有专家对人形机器人引入OLED屏幕的探索持保守意见。刘雨实认为,人形机器人未来的用途和发展方向仍有较高的不确定性,行业正处于跑马圈地的初创期,目前加入OLED屏,强化与人的表情交互只是行业的一次探索,不能断言其就会成为显示屏下一个蓝海市场。根据CINNO Research数据,2025年全球智能手机OLED面板出货数量预计约9亿片,国际知名咨询机构摩根士丹利预测的人形机器人显示屏体量基本与当前中小尺寸OLED屏出货在同一量级,到2050年仍有大量不确定因素,讨论人形机器人是否为OLED屏幕的蓝海还为时过早。
屏幕成为机器人脸部解决方案之一
人形机器人真的需要一块显示屏幕吗?对此,产业界众说纷纭,观点不尽相同。在此议题上,业界人士主要有三个主要观点,一是人形机器人需要一块屏幕帮助提升交互效率;二是人形机器人应该要一个像真人的脸,和人一样通过表情去传达信息;三是人形机器人若是聚焦体力劳动就无须配备一张脸。
最后一个观点最简单直白,如果是一个在工厂“打螺丝”的人形机器人,它的功能主要是从事体力劳动,无须进行信息交互,也就不需要任何脸部的解决方案。
“人形机器人应该看起来像机器,而不是像人。”行业专家认为人形机器人的终极目的并不是长得像人,而是比人类更有效率的解决方案,显示屏就是比人类面部表情更有效率的解决方案。
“微笑、哭泣、皱眉……人脸做出多种表情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与人交互和传递信息。在信息的交互方面,显示屏从成本上、技术成熟度上、与人交互的亲近感方面都优于现阶段的人类仿真技术。”浙江省机器人产业发展协会秘书长、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研究员宋伟解释了显示屏是人形机器人脸部更有效率、经济的解决方案,“如果让我们团队在仿真和显示屏中做选择,我们会选择显示屏,因为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面部仿真当前技术成熟度还未达到最优,可能会存在“恐怖谷”的效应,让用户产生恐惧情绪;另一方面,从目前的成本控制来说,面部仿真成本也会更高。”宋伟说道。
记者了解到,当前30英寸的曲面OLED显示屏零售价仅为数千元,相比当前数万元成本的仿生人脸来说更加经济平价,而且更易量产和控制产品一致性。
第二种观点的持有者认为,人形机器人在娱乐、陪伴、教育、客服、康养、情绪疾病辅助治疗等场景中需要提供语言交互之外的情绪价值,这种情绪价值就需要人脸表情和肢体语言共同呈现。
在人形机器人如火如荼的发展中,也涌现出很多专攻高仿真人脸、面部表情解决方案的团队,代表公司有EX机器人、首形科技等。人类仿真技术可以复现人类的细腻皮肤和血管纹理,还可以复现李白、唐僧、精灵、仙女等仿真人物的整体形象;在动作上,可以复现微笑、眨眼、皱眉等表情,还有企业正在探索将AI、机器学习等引入高仿真人脸,可以针对人类的语言表情和动作进行实时互动。
“追求面部仿真,不是单纯为了再现人物形象,而是实现更全面、更逼真的人机交互。人和人的有效交流,语言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表情、肢体语言等交互方式在很多场景下更有价值。”EX机器人公司联合创始人、总裁李博阳曾公开表示。
“类人共情价值”必然会成为具身智能走向大众生活的重要入口,首形科技创始人、CEO兼CTO胡宇航表示,每一次真诚而高质量的情感互动,都会让人与机器人之间的联系更深、更自然,也能让技术真正融入日常,使人形机器人成为人们值得信赖、乐于相处的伙伴。
当前人形机器人发展仍处于混沌期,机器人各部位的技术路径还未收敛,机器人“大脑”模型的技术、关节技术以及灵巧手技术都不止一个解决方案。显示屏是否为人形机器人最佳人脸方案,也需要经受市场、用户和时间的检验。
(来源:中国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