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产业资讯 » 产业 » 正文

行评:历史的进程或会将私营企业吞噬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2-04 来源:中国半导体照明网作者:陈炳泉浏览次数:367
  随着2014年下半页经济风向恶化,祖国各地的私营企业跑路、倒闭、跳楼……纷纷告急!在世界经济整体下行产生各种各样的压力不断增大,私营企业纷纷中枪倒下!在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得益于沿海优势,广东利用毗邻港、澳、台资源,以“三来一补”初始制造模式一路发展,率先成长为“中国制造”的主生产地。从制造业性质看,中国的制造业分为初始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现在到了突破阶段。
 
  1.初始阶段
 
  乘着“改革”春风,以港、澳、台同胞及部分国际友人手中低端产品(主要是服装、鞋帽、简易电子产品、五金件、玩具等),起先是依靠经济政策“三来一补”进行代工、加工、组装。”三来“:来图、来样、来料;”一补“是国家对来料全部出口的产品进行退税补贴,从而形成初始制造规模,这一阶段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
 
  2.成长阶段
 
  随着第一次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果并继续深化进程加快,国有资产私有化一发不可收拾,国有改集体、集体改个人、承包制等举措使制造规模和能力不断向前发展,材料制造、机械制造、电气化制造、汽车制造等等因技术引进、先进设备引进、独立研发在刚需的拉动下,各行各业得到长足的发展,从而,私营制造业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起来,体量、能量、产量、质量都得到进一步充实,奠定了“中国制造”的基础。
 
  3.成熟阶段
 
  这一阶段其实质是对一贯以来中国制造业的一次审阅及验证,一直以来,由于中国大多数私营企业在突破中取得暂时发展良机,以仿冒、克隆、抄袭、侵权等为显著特征的私营企业在经济下行时逐渐显露出致命危机,加上中国的私营企业及到整个制造业普遍存在的技术含量低、创新能力弱、能源利用率低、管理粗放等弊端,制造业整体受到大环境冲击之下,中国制造业,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刚需时节,私企无论多么“能干”,总会找到生存的空间享受美妙时光。殊不知,当经济开始“下行”,私营企业的很多原始弊端便开始暴露出来,掀起倒闭潮不可避免。
 
  私营企业的定义:在市场上依靠企业老板自身运营能力实现生存的企业,也是广大中小企业。特指上世纪80年代以来滋生的那批私营企业,也就是传统私营企业,据统计,中国的私营企业占中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对GDP的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提供了近70%的进出口贸易额,创造了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
 
  从这个表面上看,中国私企像欧美国家的私企一样,对税收、出口和就业等方面,都起到主要的支持作用。但是,如果对中国私企的实际状况进行解析,就会发展中国私企的处境已经岌岌可危!中国私营经济先天“发育不良”,后天又“缺衣少食”。中国经济的萧条,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中国广大私营企业苟延残喘的集中体现!
 
  中国的私企有一种原罪,中国私企老板们大多是60后和70后,由于历史原因,他们往往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通过“低买高卖”、“信息不对等”、“模仿、山寨、低价”来抢占市场。甚至习惯于贿赂权力、钻制度和政策的空子等手段来积累财富。他们不懂理论,更不想于学习,他们只想着赚钱、赚更多的钱。而如今,面对越来越微薄的利润、越来越大的竞争,已经越来越狭窄的市场空间,私企并不是选择创或者模式更新,而是试图在越来越差的环境下挣扎,也就是“一条路走到黑”。这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原罪,如今,这种行为正在遭受清算……
 
  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沿革
 
  在最好的创业时代,我选择了打工。在企业最不好做的时候,我却做了创业,一位80后这样说道。
 
  按照这种速度,到2016年下半年,能够生存下来的中国私营企业将寥寥无几。在未来1年多的时间中,私企作为中国人“要钱不要命”的集中体现,将开始理解到,什么是真实的“经济”。“真实”的意思是,企业倒闭已经不仅仅是赚钱或者亏钱的问题,而且意味着自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很多私企老板则连原始积累都要搭进去,怎么吃下去的就会怎么吐出来。
 
  总的来说,私企的出路在于:抱着壮士断臂的决心,认清这个时代赋予新的历史使命,找准定位,重新定义大经济体的从属角色。今后企业的发展逻辑只有一条:你可以创造多大价值,你就可以获取多少财富。私企必须要以归零的心态再次踏上征途,早日觉醒。如果按原有经营模式继续无序经营,越是拼命挣扎、坚持得越久的企业,其结果大部分都会下场悲惨!
 
  当私营企业因为收入越来越少、各种成本越来越高而焦虑的时候,不应该只看着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而是需要认真分析经济大局走向。在经济大局里,经济体制的重构决定私营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而决定大经济体的趋向情况。
 
  传统的私营企业,大多依附于时代大势生存,他们往往粗糙、善变、不讲原则。一旦经济大势散去,这种传统落后的私营企业就失去了生存空间。从这点来说,现在中国95%以上的私营企业,可能在5年后将会消失。从时间的角度,预计到2016年中期,这个预测目标将基本成为现实。而2016年则是私企的集中倒闭期,并将引发相应的连锁反应。当然,一批崭新的私营企业将诞生,并组建崭新的商业逻辑,重构中国商业文明体系。
 
  在欧美国家,私企老板是整个社会里最具有创新和管理能力的人群,也就是整个社会中的“精英阶层”。在外,这些人主动建立企业,具有极强的进取精神,持续进行竞争和冒险,但不失社会责任的主动承担;在内,这些人则更注重安全,更强调防范风险,并且采取强有力的风险防范措施。
 
  中国私企的中国特色
 
  普遍来说,中国私企老板的起家和发展,与西方私企老板完全不同。中国企业老板因为环境不同,往往是“被迫”下海,莫名其妙的弄了自己的企业。从最初起家的方式,中国私企老板主要分为“中国特色”的三大类:
 
  第一类是这些私企老板无法进入国企等体制经济,因此通过做小生意谋生。结果没想到,生意越做越大,最后成为私营企业。这些企业很多都是服务业企业,包括餐饮、娱乐等企业。
 
  第二类是有的私企老板看到中国开设“血汗工厂”、做出口产品能够赚钱,因此跟着做“血汗工厂”。从国际市场的角度,这些“血汗工厂”的实质是“国际民工”,而这些老板只是“包工头”。在21世纪的前十年,这些出口加工的“血汗工厂”迅速发展,产品卖到全世界,成为私营经济的“主干部分”。
 
  第三类则是进行仿造和假冒伪劣产品生产,也被称为“山寨”。“山寨”产品主要基于两点,一是利用中国“血汗工厂”的环境,二是利用中国缺乏知识产权保护和消费者保护,给这些老板以生存空间。
 
  当然,在这些私营经济的基础上,一些私企老板也开始“引进”西方的概念和管理模式,但中国只有极少数企业主试图通过研发创新获得发展。因为缺乏知识产权保护,即使有些私企花钱研发,其结果是被人偷盗或者模仿。这些企业在研发资金打了水漂之后,很快倒闭。
 
  当中国缺了以创新和研发为导向的大环境后,中国的私企就更不愿意开拓进取了,歪门邪道反而赚钱更快,何乐而不为?缺乏创新导致竞争力不足,后续发力,如今中国经济的萧条就是这种原因导致的。
 
  中国私企在国家权力格局中的尴尬地位
 
  除此之外,私企发展还“缺衣少食”。这包括几个方面:
 
  在金融上,银行对私企的贷款条件极为苛刻,随时卡紧对私企的贷款。在2008年底,中国货币总量M2的余额是47.5万亿元,到2013年11月底M2余额将近108万亿,也就是印钞额度超过60万亿,私企资金的实际价值贬值到原值的40%多点。印钞的另外一个结果是,人们的的生活费用增加超过1倍以上,意味着私企用工的成本上涨超过一倍。
 
  另外,2009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为1:6.84,到2013年底人民币升值到6.05,人民币升值达到13%,也就意味着进行出口加工的私企收入减少了13%。印钞和人民币升值的意思是,私企中与人民币挂钩的日常运营成本增加超过120%,生产出同样的产品,结果总收入减少13%(超过绝大多数出口“血汗工厂”的利润率)。
 
  与此同时,传统私企在税收方面也没有国企和外企的优惠政策,而且还必须承受各种税外费。当然,近年以来国家给予很多创新、创业型企业和小微企业很多照顾政策,比如免租、免税等等,尤其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让很多年轻人去奋进,这是非常好的局面,但是这些私企并不是传统私企,我们讨论的是传统的那批私企。即上世纪80年代以来滋生的那批私营企业。
 
  在土地等费用上,由于国企和外企都可以优惠的方式获得地方提供的大量土地,而私企则很难拿到优惠土地,必须花高价购买土地,但是私企看到房地产的繁荣,就拼命的去挣钱,自然地通过“偷工减料”降低成本,减缓体制压榨带来的高昂成本负担。然后奋不顾身的投入到房产行业。这导致中国产业结构紊乱,于是曾经有段时间,我们发现很多私企做大之后都变成了房地产企业,包括做服装的、做能源的等等,这导致中国制造业开始空心化。
 
  随着中国的“人口红利”即将消失,也就是血汗奴工越来越少。这个现象与印钞带来的通胀进行叠加,私企的用工成本持续增加,在4年左右的时间里增加了将近1倍。用工成本增加与人民币升值叠加,造成出口产品价格大幅上涨,进一步导致世界从中国的采购减少,转而到其它国家进行采购。
 
  再加上世界经济的下滑,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减少。而私营企业由于缺少前瞻,毫不理会世界经济大势,因此对于国际需求的减少感觉“措手不及”。私企出口加速减少。中国出口私企此时为了压低出口产品的成本,开始进一步降低出口产品质量,导致出口商品的质量下降,进一步削弱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私企现金流迅速枯竭的根源
 
  私企的发展问题可以最终归结为“现金断流”。中国人普遍是“小农思维”,私企更甚。也就是只考虑现在、只看眼前的“点式思考”,与只想着未来会越来越好的“线性思维”的结合。
 
  在2009-2010年,大量私企老板响应“国家政策导向”,开始大规模借贷进行“投资”,私企在借钱后,开始扩大生产;有的则进行“多元化”扩张,有的则将借来的钱投入房地产,准备坐享房价升值的利益。当私营经济大规模借钱的时候,开启了高利贷行业的“兴旺”局面。这导致一些地方“民间借贷”迅速繁荣,然后以跑路和泡沫破灭为结局,2011年的温州、2012年的鄂尔多斯、2013年的陕西神木,有多少人投诉无门?多少亲人反目成仇?多少家庭的财富血本无归?
 
  当然,中国金融市场的不完善也加速了很多私企的毁灭。在资金市场上,银行基本停止对私营企业的贷款,而主要贷给中央和地方体制单位。另外,很多银行要求私企先归还以前的贷款,然后承诺再给往出贷。但是,当私企借了私人高利贷归还银行后,银行立即翻脸,说没有额度,不再贷给私企。
 
  从2011年开始,私企开始感觉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在2012年,私企开始觉得越来越艰难,不少企业已经难以维持下去;进入2013年,绝大多数私企已经在勉强支撑,只是希望“奇迹出现”,让自己的生意能够有转机。进入2014年,私企在多方面的压力下,2015年几乎整体面临绝境。
 
  于是,私企因为资金链断裂导致的“集群效应”范围越来越大:一方面有的企业从其它企业进行大量借款后,或者因为无法偿还而破产,或者直接跑路,导致相关企业也被拖入“泥潭”;另一方面是“关联担保”贷款,以福建钢贸圈和温州企业圈为代表,一个或者几个企业因为无法归还银行贷款,拖垮其它关联企业,进而拖垮更多的上下游企业。
 
  随着资金链断裂到了“雪崩”的状况,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用销售也变得极为谨慎。更重要的是,很多企业在支持不住的时候,不是自己关门倒闭,而是先加大赊货采购的力度,也就是借入更多的钱。等到再也借不到钱的时候,这些企业直接关门跑路,将损失留给相对诚信、风险防范意识不够高的企业。
 
  很多企业因为上下游企业的跑路,导致自身也陷入困境。而实在撑不下去的企业,也找不到下家来接手。而这些企业只能将自己的机器设备,办公家具等进行贱卖。由于在整个市场中,贱卖设备的人过多,同时很少人扩大生产,因此设备几乎以废品价格出售。私企的倒闭潮之后就是跑路潮,这种状况我们极其不情愿看到,但是不可避免。
 
  另外,随着美国QE印钞的减少,流入中国的外资越来越有限,加剧中国资金紧张局面。同时,由于社会民众基本将现金投入到房地产、理财产品和高利贷等领域,手上的资金已经极为有限。而在2016年,理财产品和高利贷将出现大规模违约,让无数人“血本无归”。同时,资金链断裂的结果是,让绝大多数民众的生活更加艰难。而民众的购买力也将基本消失。或者说,2016年,整个国内需求市场还将大幅萎缩,这对中国经济非常不利!
 
  私企倒闭潮对经济、稳定的冲击
 
  2014年私企倒闭潮开始, 2015年情况将加剧,2016年达到最恶化。这意味着传统的绝大多数私企消失。而私企倒闭潮是“连锁反应”。从整个经济的角度,私企对中国经济的贡献极为显著,尤其对于整个社会就业起到决定作用。当私企倒闭潮开始后,直接的影响是,无数人因为私企倒闭而失业。其中,从农村到城市的务工人员,因为薪水低,很少有在大城市买房的,因此往往会因为没收入而回农村老家。
 
  但是在私企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被称为“白领”,是收入尚可、贷款买房的人群。这些人一旦因为失业而失去收入来源,直接面对两个结果:一是无力供房,就需要将房子卖掉;二是立即停止除吃喝之外的一切消费。一旦私企倒闭潮出现,这些人开始大规模卖房的时候,不论媒体如何忽悠“房价上涨”,都无法阻挡这些人的抛售浪潮。
 
  这时候,房地产的“刚需买盘”就会直接变成“刚需卖盘”,也就是为了吃喝而把房子卖掉。而一旦房地产抛售潮开始,就不会有人买房,也直接引发大规模的烂尾楼,进而导致建筑建材和相关行业的需求严重萎缩。另外,当人们停止除吃喝以外的一切消费之后,各种家电、电子、纺织鞋帽、餐饮等等行业的需求严重减少。
 
  另外,大量私企倒闭后,私企车和私家车也大量汽车停驶,人们开始纷纷卖车,汽车销量直线下降,汽车生产和维护等相关行业也严重萎缩。而这些行业严重萎缩,进一步导致新一轮私企倒闭潮,再导致新一轮人员失业,形成“倒闭-失业-停止消费-更多倒闭-”的循环。而这个循环一旦开始,就难以停下,也就是通过“连锁反应”,形成绝大多数私企倒闭的局面。
 
  对于中国很多行业来说,已经感觉到了冬天的寒意。互联网领域,百度停止社招,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携程与去哪儿合并;基建材料领域,钢铁、水泥、煤炭、有色金属、玻璃等产业处境艰难;轻工业制造领域,家具、服装、陶瓷等状况不乐观。
 
  值得注意的是,这只是进入媒体视野的数据,还不包括那些因为外债而悄无声息倒闭的小厂。不要说中国私企了,即便像IBM、GE、通用汽车与柯达这类曾经世界一流的OSM企业,一旦科技创新跟不上,照样会被淘汰。任何商业模式如果脱离了诚信和道德,破产就是必然的结果。
 
  有资料显示,2011年8月中国亏损企业家数为4.1万家,到2012年8月就突然上升为5.3万家,这已经算是触目惊心的亏损蔓延。也就是从2012年开始,中国经济开始步入下行轨道。2013年亏损家数维持在5.4万家,看起来那两年的日子都还能勉强熬得过去。但是到了2015年,熬不下去了,亏损家数暴增到5.9万家!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汰旧换新是一个自我修复、自我强化的痛苦过程。我们希望能雄风重发,与经济发展同步,继续发扬新时代的商业文明,真正意义上的不断创新和创业,改良中国私企的基因!从而创造更加公平的商业氛围,同时祝愿咱们的制造业迅速摆脱倒闭泥潭,重新崛起!(文/陈炳泉)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原创内容之著作权为「中国半导体照明网」网站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半导体照明网;如未正确注明文章来源,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复制、转载、散布、引用、变更、播送或出版该内容之全部或局部。
关键词: 制造业 私营企业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