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产业资讯 » 产业 » 正文

2025年一季度LED行业关键词聚焦:挑战与韧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4-10 浏览次数:371

一、关税

自2025年2-3月,美国不断宣布对进口中国商品在现有关税基础上额外加征关税;4月美国又发布了严重破坏全球自由市场经济规则的“对等关税”行政令。其中,对我国输美产品再次叠加征收34%所谓“对等关税”,又进一步威胁增加到104%。美国极具破坏性的单边政策、贸易保护主义,频繁变化的关税政策对国际贸易格局带来了深远影响。

美国关税政策近期将对中国LED行业造成明显冲击,照明产品及显示屏出口占比较大,如果高关税落地,将导致出口成本上升。但中国LED照明及显示屏占据了全球产能的7-8成,且我国LED产业的优势,不仅在产品制造环节,而是从材料、技术、人才、工艺、产能、创新到装备的全面优势。复刻这一优势不容易,超越这一优势更非易事。一季度受关税政策影响,昕诺飞、朗德万斯等多家企业先后宣布照明产品涨价,本月在美国宣布所谓“对等关税”政策之后,北美照明厂商Acuity Brands、RAB Lighting随即宣布上调相关照明产品价格,可见“关税主要由消费者承担”的总体市场规律不会变化。

经过中美多年关税冲突和摩擦,我国对美出口比例已经在持续减少,对美依赖下降,其他新兴国家市场开拓已有成效。美国“关税霸凌”短期内对我国LED行业将造成冲击,但照明作为刚需产品,我国LED行业长期仍将保持足够的韧性。

二、投产

2025年1月,聚灿光电年产240万片红黄光外延片、芯片项目部分建成投产;珠海京东方晶芯Mini-LED生产线投产;TCL华瑞照明Mini-LED COB一期正式投产;2月,湖北创亿光电项目运营投产;3月,万润科技子公司恒润光电LED智能化车规生产线正式投产;京东方华灿珠海6英寸Micro-LED量产产线举行产品交付仪式;惠科整机生产基地项目正式点亮投产;元旭半导体天津Micro-LED显示垂直整合项目投产。去年10月创维商用公司武汉工厂COB Mini-LED背光产线投产,去年11月利亚德第一期高阶MIP产线( Micro-LED封装技术),在无锡利晶工厂落地投产;国星光电吉利产业园投产生产RGB小间距、Mini/Micro-LED、TOP/CHIP LED等产品。

行业一大批新建设的Mini/Micro-LED产能将在2025-2027年进入市场,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与此同时未来几年Mini/Micro-LED产品性价比将快速提升,开拓更广阔的应用场景。

三、涨价

2025年一季度,LED显示行业中游、下游企业如木林森、创维商用、高科华兴等宣布将显示模组、封装器件等产品价格上调5%-15%。这一轮价格上涨主要受原材料成本上升(如铜、银等关键金属涨价)以及PCB板价格提升的影响,同时,这一轮涨价也部分反映了对过去几年价格快速下跌的合理回补。前期价格的快速下跌给行业带来了较大压力,本轮涨价也体现了企业对利润的合理诉求。近期因为关税印发的全球贸易格局剧烈震荡,大宗商品价格还有可能出现较大波动,但不管成本如何波动,“降本-扩需-创新”的螺旋上升规律始终是推动LED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四、AI+LED

越来越多的LED照明企业积极接入DeepSeek平台,推动智能照明技术的创新。佛山照明、鸿雁电器等企业推出了智能能源管理、AI陪伴床头灯等产品,展示了AI技术在照明领域的应用潜力。DeepSeek和其他AI大语言模型通过增强智慧灯杆的数据分析能力、提供自然语言接口等,正在重塑智慧灯杆行业的发展格局。

AI不仅能带给我们更智能的照明系统,实现更加节能和舒适的照明效果,如自适应照明、自动识别不同场景、满足特定需求,还将赋能生产与供应链优化,如在产品开发环节,VR模拟光环境设计,帮助客户快速验证方案、3D打印用于模具开发;智能生产环节,AI技术实现自动化质量检测、流程优化和需求预测;以及供应链管理环节,供应链可视化和智能化,优化库存和物流等等。AI+IoT全场景渗透,将赋能照明产业转型升级。

五、RGB Mini-LED背光

Mini-LED背光技术进入2.0时代,海信和三星在CES 2025上推出了基于RGB芯片的新型背光解决方案,采用RGB芯片作为光源,取代了传统的蓝光加荧光粉方案。海信发布了全球首台116英寸RGB Mini-LED电视,实现了RGB三维控色液晶显示技术;三星则推出了RGB Micro-LED TV,具备全彩分区调光和更低功耗的特点。

当前,Mini-LED背光技术在大尺寸电视领域的应用逐渐成为标配,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至26%。而RGB Mini-LED背光在色域和色彩纯度上优于QD-Mini LED,还有着不输于QD-OLED的色彩还原能力。此外RGB Mini-LED背光还具备能效优势,RGB 背光技术直接发出所需的颜色光,因此较传统背光能够减少光损耗,提高整体能效。龙头企业如三星、索尼、海信、TCL、长虹等积极布局RGB Mini-LED背光产业化产品,更彻底地挖掘 Mini LED 电视的潜力。

六、车用LED国产化

车灯和车载显示LED需求同步增长。星宇股份、曼德光电、安瑞车灯、晶科电子、南宁燎旺等企业在车灯领域实现营收增长,国产LED企业凭借高性价比产品和快速服务响应,在车用照明市场建立竞争优势。LED封装企业加速布局车规级产品,鸿利智汇、聚飞光电、瑞丰光电等厂商的产品已成功进入国内自主品牌以及合资品牌主机厂供应链体系,并与Tier1厂商形成稳定合作,标志着国产LED企业在汽车产业链中的深度渗透。

车用照明LED市场需求旺盛,主要得益于中国的汽车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智能车灯和智能座舱的快速发展推动汽车的内外饰照明及显示屏的价值和用量双提升。随着未来汽车主机厂的成本优化需求和供应链安全的考虑等因素,汽车零部件供应链的国产化趋势更加明显。然而,随着车企对产品性能要求的提升,国产LED企业需持续创新以保持竞争力。

七、Micro-LED商显

Micro-LED技术逐渐成熟,应用领域不断拓展。AI推动了Micro-LED在AR装置中的应用,其在电视、头戴式显示器、智能手表等消费级产品中也逐渐放量。随着消费者对高品质显示产品需求的增加,Mini/Micro-LED产品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洲明科技实现了Micro-LED 30微米×50微米尺寸无衬底技术0202(0.2mm×0.2mm)封装,并同步实现MiP P0.4间距显示产品的量产。雷曼光电实现PM驱动玻璃基Micro-LED显示面板小批量试产,利亚德推出高阶MiP产品采用无衬底Micro-LED产品,具备大视角无色偏、色温稳定等特点等等,行业龙头企业正在共同推动Micro-LED在商显领域的应用市场拓展。

八、格局变化

2024昕诺飞实现总销售额61.4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462.20亿元),名义销售额下降8.4%,可比销售额下降6.6%;调整后息税摊销前利润为6.06亿欧元,同比下滑9.6%。2024财年全年,艾迈斯欧司朗实现营收34.28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57.28亿元),同比下降5%。松下宣布解散旗下负责白色家电、空调、照明等业务的“松下电器株式会社”,并将它拆分为三家独立子公司。我国台湾地区LED光电产业大厂富采宣布进一步内部整合,此前富采出售原本计划用于Micro-LED扩产的竹南厂房。随着国际龙头逐渐缩减LED业务,全球LED光电产业重心进一步向我国大陆地区集中,特别是在Micro-LED领域,我国在Micro-LED等下一代LED应用投资上占全球比例高达7成以上。

 (来源:材料深一度)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原创内容之著作权为「中国半导体照明网」网站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半导体照明网;如未正确注明文章来源,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复制、转载、散布、引用、变更、播送或出版该内容之全部或局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