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规模领先”转向“技术引领”
——专访厦门大学教授康俊勇
康俊勇接受本报专访。
在紫外LED产业迈向核心突破的关键时期,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和人才培育的摇篮,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厦门大学教授康俊勇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充分利用高校科研资源和人才资源,是紫外LED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康俊勇充分肯定长治紫外LED全产业链布局,认为从衬底、外延到封装、应用的整体架构,以及龙头企业的量产能力,都为长治紫外LED产业发展赢得了先机。但要实现从“有”到“强”的跨越,仍需在关键技术领域寻求突破,在补齐人才缺口上下功夫。
谈及技术攻坚路径,康俊勇提出应强化“高校基础研究与企业实际需求精准对接”。“希望长治与厦门大学等高校共建联合项目,聚焦产业‘卡脖子’难题集中攻关。”他说,高校的核心优势在于系统的基础研究,而企业更擅长工艺迭代与市场应用,双方应构建“联合研发-中试验证-产线落地”闭环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在人才培养方面,康俊勇表示,长治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与高校构建 “订单式” 人才培养体系。一方面,在高校开设紫外 LED 专项课程,提升人才培养体系与产业实际需求的适配度;另一方面,推动 “校企双向互动”,邀请企业工程师走进高校课堂参与实践教学,吸引高校研究生到企业开展课题研究,形成“人才培养-产业实践-技术反哺” 良性循环。
面向未来,康俊勇建议长治持续深耕现有产业链,聚焦产品关键性能指标突破,将人才培养作为长期战略,不断扩充复合型人才储备,并借助紫外LED会议等平台,吸引更多高校科研资源与行业高端人才落地,推动长治紫外 LED 产业从“规模领先”向“技术引领”加速转型。
来源丨长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