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产业资讯 » 产业 » 正文

OLED、Micro LED全搞砸!新iPhone9依旧主推液晶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3-27 来源:中关村在线浏览次数:1012
  ·苹果研发Micro LED是迫于无奈?
 
  苹果对于iPhone手机屏幕的供应商向来不会只选择一家,日本的JDI、大陆京东方、韩国LG Display、Samsung Display等均为其供应过LCD屏幕。而去年推出的iPhone X则是个例外,由于三星对于AMOLED的技术垄断,所以苹果只能够选择三星。
 

 
众多上游厂商都向iPhone供应过手机面板
 
  为了能够打破这一局面,苹果开始积极布局Micro LED技术,在收购LuxVue之后开始了更进一步的研发。苹果之所以迫切想将Micro LED应用到产品之上,就是想与AMOLED形成竞争关系,不再受到三星束缚。不过苹果对于Micro LED技术的研发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之前传言新一代Apple Watch 3会率先应用Micro LED技术,但事实表明其依旧使用了OLED Retina屏幕,这也让苹果目前的处境非常尴尬。
 
 
 
Apple Watch 3依旧使用了OLED Retina屏幕
 
  Micro LED技术原理是将LED背光源进行薄膜化、微小化以及阵列化,可以让LED单元小于100微米,与OLED一样能够实现每个像素单独定制,单独驱动发光(自发光)。Micro LED技术的优势就在于低功耗、高亮度、超高色彩饱和度、响应速度快、寿命长等优点,据了解Micro LED的功耗仅为LCD的10%左右。
 
 
 Micro LED技术可以让LED单元小于100微米
 
  而目前Micro LED技术还面临三大难题,即全彩化、生产良率以及发光波长一致性的问题。单色Micro LED阵列通过倒装结构封装和驱动IC贴合就能够实现,但是RGB阵列需要分次转贴红、绿、蓝三色晶粒,需要嵌入几十万颗LED晶粒,对于LED晶粒光效、波长的一致性以及良率要求更高。
 
 
 短期内iPhone还将依赖AMOLED技术
 
  苹果非常善于利用自己的产品来推广显示技术,就像曾经用iPhone来推广Retina屏幕一样,但是Micro LED技术现在看来显然还不够成熟,虽然已经有不少电视厂商已经开始展示搭载Micro LED技术的电视产品,但是并未真正进入消费层面,实现大规模量产还需要时间。在手机领域的应用目前甚至连展示机型都没有,所以短期内,苹果还将继续依赖AMOLED技术。
 
  ·苹果最希望看到中国面板厂崛起
 
  OLED毫无疑问是目前最为成熟且可靠的自发光技术,无论是在大屏电视领域,还是在小屏手机领域,OLED技术已经开始占逐步领高端市场。但这项技术的核心技术全部都掌握在韩国面板厂手中(大屏OLED由LG Display主导,小屏AMOLED由Samsung Display主导),而下游厂商是否能够应用到OLED面板,完全取决于两家面板厂的产能。
 
 
 中国面板厂正在积极布局OLED生产线
 
  中国作为最大的液晶面板生产国,在OLED领域也在积极追赶韩国厂商的步伐,不仅积极投资OLED面板产业,同时各地政府也对面板行业给予了大力支持,在土地、税收等方面进行大量优惠政策。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维信诺等中国面板厂都在极力布局OLED面板的生产制造,其中京东方成都柔性AMOLED六代线已经实现量产出货。
 
 
 京东方(BOE)成都柔性AMOLED六代线已量产出货
 
  中国面板厂如此示好OLED产业,这也是苹果非常愿意看到的。由于在短期内iPhone还不可能应用Micro LED技术,所以未来高端iPhone机型将会继续使用AMOLED屏幕。当有越来越多中国面板厂有能力量产AMOLED面板时,苹果的供应商选择也会变得更加丰富,采购成本也有望进一步降低。
 
 
 未来将会有更多国产手机能够使用AMOLED屏幕
 
  不过目前中国量产的AMOLED屏幕显然还没有达到苹果的要求,三星在AMOLED技术上坚持开发了10余年,光在良率的提升上就花了起码4~5年的时间,并且经历了一代代三星S系列手机的优化调教后才达到今天的水准。中国面板厂在积极投资建厂量产的同时,也应当进一步加强与韩国厂商的合作,争取能够早日量产高规格AMOLED面板,摆脱韩厂一同天下的局面。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原创内容之著作权为「中国半导体照明网」网站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半导体照明网;如未正确注明文章来源,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复制、转载、散布、引用、变更、播送或出版该内容之全部或局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