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产业资讯 » 正文

柔性技术将迎来“物种大爆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8-20 作者:李北辰浏览次数:293

时至今日,没人会怀疑,人类正疾步走向万物互联的时代。

所谓万物互联,有三个相互交织的支撑点:人工智能,5G,人机交互。它们就像一个稳定三角形,勾勒出未来IoT的全貌。

相较于前两者,人机交互是一个被大众甚至媒体忽视的领域,人们很容易忘记:每一个“电子世代”,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人机交互的变迁定义的,鼠标与键盘定义了PC时代,让电脑变得亲近;电容触摸屏定义了智能手机时代,让移动互联网成为可能。

而如今,当万物互联崛起,当人类想在更多“传统事物”上植入传感器,业内早已达成共识:从现在到未来,在整个人机交互的疆域,柔性电子将占据广阔版图。

这不难理解,无论是柔性显示还是柔性传感,都不受任何事物物理形态所限,能够使信息的显示、接收、互动无处不在,它能够成为下一代人机交互的技术平台,成为构建万物互联的基础。

谈及柔性电子,绕不开的一家企业就是柔宇科技——全球最早从事柔性电子研发的创业公司。

不久前,我受邀参观了他们位于深圳龙岗区的工厂,其中很多见闻值得与你分享。

走进工厂——全球首条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量产线

根据官方介绍,柔宇国际柔性显示基地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是全球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量产线,2018年6月点亮投产并实现大规模量产上市。

进入这个“高精尖”的工厂并不容易,任何人都需要“小心翼翼”,包括一整套复杂严苛的防尘防静电措施(防护服,防静电防尘靴,防尘帽,防护手套等等),经过多次洗手和多次风淋系统,才得以通过唯一露在外面的双眼,看见神秘的工厂内部。

如此严苛的举措的背后,是因为整个产线对于静电和防尘等环境参数要求极高。譬如每立方英尺0.5微米的颗粒物小于100个,产线也因此设置了无尘室循环系统,部分地板和天花板上的小孔是密集通风口,循环风从上往下吹,可带走热量与灰尘等影响洁净室环境的物质。

据我观察,产线单层约10米高,二层与四层为主要设备区,一层与三层布满了管道等装置。曝光机,蒸镀机,封装机等各种自动化设备有条不紊地静默运转,整个工厂里很少能遇到工人。

这条产线中运转着的,就是柔宇科技的最大奥秘,其自主研发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体系,这是他们八年前创立之初就选择的技术路线。

简单说,在全球范围内的柔性领域,有两种技术路径并驾齐驱:以三星为代表的LTPS(低温多晶硅技术)和以柔宇为代表的ULT-NSSP技术。前者沿用自传统的刚性LCD、OLED技术,优势是技术和供应链成熟,劣势是大规模量产时的成本高企。

ULT-NSSP采用不同的材料体系和制程工艺。比如传统LTPS需要的工艺温度在450摄氏度以上,ULT-NSSP则要比它低200到300度,这一巨大温差让前者需要更高的环境要求,以及更高的设备投入。

而正是通过在材料选择,器件,电路设计,制程工艺,模组和生产线路等不同方向上的创新,ULT-NSSP将生产流程简化,让量产成本大幅降低,在保证可靠性的同时,将良率大幅提高。

某种意义上,ULT-NSSP技术路径是可靠性,显示性能,良率和成本之间的最佳均衡点,这也是为什么以8寸左右屏幕计算的原因。柔宇一期产线达到280万片/年产量——另外我还注意到,在柔宇厂房,很多正在运转的设备旁都留有空地,这些空地将很快建成二期产线,建成后预计整体年产量可达880万片/年。

在不少人眼中,ULT-NSSP带来的产业均衡点,会为未来中国柔性技术与韩国企业的直接竞争奠定基础。

柔性+想象力——一颗柔性星球正在诞生

这次来柔宇参观,给我的最大感触是:柔性是一个无远弗届的概念。柔宇也并不仅是一家“面板厂商”,除了柔性显示,他们另一核心技术方向是柔性传感。

最能体现这一技术的产品,就是最新发布的智能手写本“柔记2”——全球独家使用柔性传感技术的电子手写类设备,它可以实时数字化你的手写手绘内容。

嗯,在这个电子屏掌控的时代,许多人仍对纸质体验怀有美好的乡愁,尤其对设计师和文字工作者来说,灵感源泉大多都需要跃然纸上。而柔记2是目前业内最接近自然笔记本形态的智能手写本,与真实纸笔书写体验没有任何差别,不限定纸张,更易于做到纸屏同步(适用于手机,电脑和平板等多种终端),还可支持笔记书写记录回放,还原思绪整理过程全记录。也就是说,它让你既可保留纸张原件,又可省去扫描或拍照留存等步骤,让记录与分享变得很便捷。

其实不只是智能手写本——早在第一代柔记产品问世的2017年,柔宇对外首次提出“柔性+”理念,希望通过柔性显示和柔性传感,为各行各业提供解决方案,最终创造一个“柔性星球”。

技术变革之快,总是超乎保守者想象。短短几年,柔性技术的底层原理,就激发了不同行业的想象力,且借助于柔宇的生产力,这些想象力正在逐渐落地。目前柔宇已量产的产品应用行业包括智能移动设备,智能交通,文娱传媒,运动时尚,智能家居和办公教育等。他们已与路易威登、空中客车、格力、中国移动、泸州老窖、李宁、丰田、顺丰等超过500 家企业合作,开发出一系列产品与解决方案。

随便举几个例子,比如他们与LV合作的柔性屏手包,就将一个奢侈摩登的象征物,变为一款人机交互的智能设备,你可以在LV上播放图片和视频,还可以在柔性屏上进行触控互动。

再比如,在交通领域,你完全可以想象,汽车里的中控台和屏幕可以被柔性技术替代,这与新能源汽车屏幕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趋势不谋而合。

而与空客的合作,则充分发挥了柔性屏“轻”的属性。要知道,飞机后座的传统屏幕加组件往往重达一两公斤,300个座位的屏幕重量最少也达四五百公斤,倘若将其换成以克计重的柔性屏,一架飞机一年可因此减少100万美元的燃油费用。

除此之外,柔宇为泸州老窖打造的“柔性瓶”,FIBA篮球比赛中裁判服上的柔性屏,楼宇电梯广告中的柔性屏……这一系列解决方案,都从不同侧面丰富了“柔性+”的意涵。

但依我之见,这个“+”的后面,其实只有一个词:想象力。

在我看来,无论未来显示设备的画面多么清晰,只要它被锁死在“平面”屏幕上,都是对人类视觉空间的窄化——而就像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代表着“电气时代”的到来,催生出“电器”的物种大爆发(当人类发明了电,各种“电器”也就纷至沓来),柔性技术的应用边界,绝不仅限于迭代已有屏幕的消费体验,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规模落地,在“万物皆界面”时代,柔性技术将成为人机交互的“门面担当”。

事实上,这也是为什么有市场研究机构预测,2019-2022三年间,柔性屏投资复合增长率将为21%,2022年全球柔性屏市场空间将达到511亿美元。更为乐观的说法是,2027年,全球印刷和柔性电子产品市场规模将达到3300亿美金。

换句话说,在任何行业,当前对柔性技术的各种尝试,很可能变成未来信息社会的“常识”。

在无人区换道超车——拿着手电挖地洞

而这一切都需要技术的支撑。而柔宇所在的全柔性屏领域“没有人有过经验”, 柔宇国际显示生产基地的工艺和产线的设计都是“从零开始”设计,用柔宇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刘自鸿的话来形容就是“拿着手电挖地洞”。

而这个地洞正在逐渐挖通,柔宇科技目前已拥有30多个实验室,4个研发基地,300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其专利体系涵盖了材料,工艺,器件,电路,设计等全部环节。

这种自主知识产权的不断构建,在外部环境充满不确定性时显得尤为耀眼,尤其是像“一芯一屏”等事关国家战略供应链安全的竞争重点,当国家间在科技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不被“卡脖子”就变得格外关键。

事实上,剖析历史上大国崛起的过程就会发现,在发展初期,深受核心科技所困,是所有“追赶型大国”崛起路上一道绕不过去的槛(无论英国还是美国,在发展初期都是如此,可参见《富国陷阱:发达国家为何踢开梯子》一书)。

譬如在显示行业,过去几十年,显示技术完成了从最原始的CRT到LCD再到OLED的迭代,但至少在纯粹的技术攻坚路上,受半导体发展历史的影响,中国几乎都是追赶者角色。

而此时此刻,当整个产业再次开启由刚性OLED屏向可折叠全柔性屏的又一次迭代,由于笃定地选择了不同的技术路线,柔宇是全球第一家真正实现全柔性屏量产的公司。这意味着,在显示行业发展史上,中国企业第一次在重大技术突破上领先了三星为代表的国外显示巨头。

在很多人看来,它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我国半导体产业向价值链上游的跃迁,让国产替代的产业价值充分释放,并让更多人知道,对抗外部世界的不确定性,唯有靠中国产业链自身的强大韧性。

而也因为选择了不同的技术路径,过去多年,柔宇走过了一段漫长的“无人区”,前路几乎没有任何可参照对象,但也正是在这种荆棘征途中,当全球显示产业再次迎来转捩点,中国企业才有望真正实现“换道超车”。

如同寒武纪的生命大爆发,促进了生物的进化一样。柔性电子的发展将带来“柔性物种大爆发”,成为人机交互进化的源动力,柔性物种也将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发展进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或许这个进程会一路曲折,但更多人愿意相信,柔宇最终可以“把世界掰弯”。

李北辰,独立撰稿人,专栏作者,关注技术驱动带来的社会变革

我的文章还出现在钛媒体,36氪,虎嗅,澎湃,人民网,投中网,界面,蓝鲸,创业邦,i黑马,DoNews,艾瑞,品途,亿欧,亿邦动力,新浪创事记,雪球,同花顺,格隆汇,东方财富,富途牛牛,老虎证券,云掌财经,21财经,正和岛,观察者网,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数字商业时代等媒体。

合作与转载请加个人微信,请注明身份来意。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原创内容之著作权为「中国半导体照明网」网站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半导体照明网;如未正确注明文章来源,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复制、转载、散布、引用、变更、播送或出版该内容之全部或局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