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产业资讯 » 正文

全球前三季度OLED电视销量已超去年全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0-21 来源:北京商报浏览次数:270
受益于技术优势和奥运会等体育赛事,OLED电视全球销量再创新高。10月22日,据悉,据市场调研机构Omdia的最新数据预计,今年前三季度全球OLED电视销量已超过去年全年销量,而在全球1500美金以上的高端电视市场上,OLED电视所占比重也在不断增加。同时,在中国市场,随着中国最大购物节“双11”即将到来,创维、小米等各大电视厂商纷纷力推OLED电视,OLED电视有望在中国高端电视市场夺得更多市场份额。

预计前三季度OLED电视销量超400万台
 
Omdia的最新数据显示,预计今年下半年全球电视销量为1.2亿,与去年下半年全球电视市场的1.33亿台销量相比将减少10%。与此同时,OLED电视销量增长趋势明显,Omdia的数据显示,预计今年下半年全球OLED电视销量为377万台,与去年下半年的246万台相比,增加53%。此前Omdia预计今年全年OLED电视销量为580万台,6月末将预估全年销量上调为610万台,最近再次将预估销量上调为650万台。
 
特别是刚刚过去的今年前三个季度,Omdia预计全球OLED电视今年前三季度销量为424万台,已超过去年全年销量365万台。业内人士表示,今年全球电视市场销量减少的情况下,OLED电视销量一直在攀升,引领高端电视市场。据悉,在全球1500美金以上的高端电视市场上,OLED电视所占比重也在不断增加。市场调研机构Omdia预计,今年第三季度全球OLED电视在全球1500美金以上的高端电视市场上所占比重高达45.7%,与去年同期的32.9%相比,增幅高达12.8%。

OLED电视增长受益于多重因素
 
产业观察家洪仕斌表示,OLED电视增长受益于多重因素。在技术层面,OLED无需背光源,每个像素独自发光,面板厚度可以像纸一样轻薄。 同时,与LCD电视(液晶电视)不同,OLED电视没有容易引起眼部不舒适的屏闪现象。
 
据悉,OLED电视面板曾分别荣获国际认证机构TUV Rheinland和UL的“低蓝光排放量”与“无屏闪”认证,同时也在认证机构Eye safe的检测过程中,认证为蓝光排放量业界最低,荣获Eye safe健康护眼认证。
 
此外,OLED被认为是次世代显示技术,也是目前唯一可实现可弯曲,透明电视的技术。同时具有实现完美黑色、无限对比度、广视角等优势。
 
同时,去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鹅事件的影响,居家办公与线上教育的增加,加之东京奥运会等全球重大体育赛事的举办,使得OLED等高端电视市场快速增长。Omdia预计今年OLED电视市场与去年相比,将增加70%,达到610万台。在全球市场,Omdia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全球OLED电视出货量为147.5万台,与去年同期激增159%,在第二季度为季节性淡季的情况下,依然创出历史性新高。
 
国内高端电视市场加速向OLED转型
 
截止到目前,在全球已有19家企业推出OLED电视,其中包括海信、创维、长虹、康佳、小米等国内几乎所有主流电视企业。而随着更多厂商加入OLED阵营,OLED电视市场也水涨船高。OLED电视自2017年累计出货量超出100万台以来,销量一就直在快速攀升。据Omdia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OLED电视出货量达到247万台,与去年同期的119万台相比增加了一倍多。
 
在国内市场,市场调研机构Omdia数据还显示,在今年1500美金以上的中国高端电视市场上,OLED电视的销售额占比将达到16.3%,而到2025年,这一占比将达到54.6%,增长趋势十分惊人。
 
据了解,在国内最大购物节“双11”开启之季, 创维、小米等各大电视厂商已经各显本领,纷纷联合各主流渠道商,力推OLED电视,欲趁机抢占更多高端市场。像小米电视在今年8月举行新品发布会,推出55英寸,65英寸,77英寸三款小米第二代OLED电视;在中国市场上率先推出OLED电视的创维公司,则在9月也发布了系列OLED电视新品,而索尼日前也在各大商场进行OLED电视品鉴活动,让更多消费者体验OLED电视的差别化价值。
 
洪仕斌认为,OLED电视凭借其健康护眼,轻薄,多样化设计等优势,并在各大电视厂商的推动下,将进一步强化其在高端电视市场的地位,因此,中国高端电视市场也将会加速向OLED转型。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刊原创内容之著作权为「中国半导体照明网」网站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中国半导体照明网;如未正确注明文章来源,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重制、复制、转载、散布、引用、变更、播送或出版该内容之全部或局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意见反馈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